爱丁顿的这个做法不是为了求虚名,而是出自一种想要把真理赶快公之于众的心理,不要让英国甚至全世界的民众继续恐慌,也不要让大家继续被太阳煤球论这一说法所蒙蔽。
写论文期间,爱丁顿还不忘打电话给之前曾去康沃尔郡向他通风报信的那位《泰晤士报》记者,传达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在研究太阳发光原理上取得的新成果。
他还在电话结束前特意嘱咐,这个实验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陈慕武完成,自己只是一个打下手的,千万别把功劳堆到自己的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泰晤士报》的记者,一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先后得到了陈慕武和爱丁顿对埃尔维那个“太阳随时都可能会爆炸”观点的评价,就算完成了采访任务。
他把陈慕武之前所说的,马上就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设计进行实验的说辞,当成是一种属于物理学家的客气话,只是在报道中粗略地带过了一笔,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
没想到短短几天他就接到了爱丁顿的电话,还说剑桥大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震惊之余,这位记者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是一条大新闻,于是再次从伦敦舰队街,杀回了北方的剑桥大学。
刊载着他对陈慕武和爱丁顿采访内容的《泰晤士报》,和刊载有陈慕武第一篇宣布发现两种新同位素快讯的《自然》期刊,在九月的第一天同步发行上市。
进入到九月之后,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众人开始陆陆续续地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剑桥大学,准备参加即将在本月中旬举行的卡皮察和安娜的婚礼。
陈慕武论文才写到一半,就被新郎官拉了壮丁,请他帮忙筹备婚礼的各项事宜。
爱丁顿说他会继续论文的撰写,先把初稿搞定,等卡皮察结完婚以后再最终定稿也可以。
或者干脆不投稿给专业杂志,直接带到十月份的索尔维会议上,当做会议论文发表也可以。
爱丁顿的这个想法倒是和陈慕武的不谋而合,毕竟陈博士也计划在会议上宣布自己用粒子加速器找到了氚和氦-3,完成了第一次核聚变实验。
为此他还特意在《自然》杂志上才用了模糊的说辞,只是说自己找到了同位素,并没说是用何种方式找到的。
然而在此之前,陈慕武还要先替卡皮察搬家。
喜欢赛车的这个家伙,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的钱,但这笔钱最终没有送到汽车经纪人的手里,而是在剑桥郡买了一间房子。
“彼得,你什么时候变成了顾家好男人了?”
“我一直都是。”
卡皮察的眼神里充满着骄傲的神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