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欢迎欢迎!早就听夏元瑮、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提过你的大名,我们今天终于见面了。”
陈慕武往前紧走几步,普朗克也赶快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伸出了手。
长时间的握手之后,陈慕武又递上了自己手中的礼物:“教授,您谬赞了。这是来自我家乡中囯的两包茶叶,是我的一点小心意,请您务必要收下。”
老头儿只是象征性地客气了一下就收了礼物,脸上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惊喜。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人民,喜欢的咖啡因饮料都是咖啡,只有英国和爱尔兰不列颠群岛上的这两个岛国,对茶叶才是由衷热爱。
陈慕武的行李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要带回英国去的茶叶。
和英国人嗜好红茶的习俗不一样,在剑桥大学中陈慕武周边的那些人中,大家已经渐渐向绿茶和乌龙茶转变。
尤其是都是公子哥的剑桥使徒社,大家甚至展开了复古运动,坚决抵制像红茶中加入牛奶和方糖这种二创行为,而是遵循茶这种饮料发源地中囯的喝法,仅仅是用沸水冲泡即可。
看到他们的架势那么大,陈慕武真有些庆幸,没向他们介绍古代中囯点茶那一套更为繁琐复杂的喝茶方式。
他又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假如有一天,自己在物理学上遇到了瓶颈,那么就在剑桥郡周边开一家奶茶店,把这种饮料像麻将那样推广到全英国,估计也能赚上一笔钱。
普朗克把茶叶放回自己的办公桌,又邀请陈慕武坐到办公室的沙发上。
他和爱因斯坦不一样,马上就要退休的普朗克,早就告别了第一线的物理学研究。
他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完全偏向于柏林大学物理系的管理工作,和对《物理学年鉴》的投稿进行审稿和把关。
普朗克和陈慕武之间频繁的交流,也都是基于陈慕武给普朗克寄过来的论文稿件。
一开始,陈慕武在仩海寄给《物理学年鉴》的第一篇论文,是因为有爱因斯坦的电报,普朗克才同意发表的。
普朗克从善如流,但只从了一半,他发表了陈慕武的论文,却没能向陈慕武发出到柏林大学来留学的邀请。
后来,随着陈慕武越来越多的论文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普朗克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能提升柏林大学物理水平的天才,白白把他拱手送给了英国人。
陈慕武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在剑桥大学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
而且他在那边实验和研究都做的风生水起,即便是挖墙脚,估计没有金锄头,也挖不动这株玉灵芝。
普朗克想到的补救办法,就只能请陈慕武多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文章,帮它在和新兴的《物理学杂志》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做了很多年主编的普朗克,不愿意见到这本老牌的德文物理学杂志,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打过招呼之后,陈慕武和普朗克两个人之间,就陷入了一种客套的循环:前者表述自己对物理学前辈的景仰,而后者表对前者寄过来那么多论文的感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不容易进入到下一话题,普朗克又开始邀请陈慕武,希望他能留在柏林大学物理系。
“陈博士,你今天进到我办公室的时候,虽然还没做自我介绍,我就知道来的人是你。而且在看到你的第一眼,我竟然还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你今天来,并不只是为了和我打招呼,还要来接我的班,帮我把在这所学校里的事业继承下去。怎么样,物理系主任这个位置,”说着话,普朗克还转身用手重重地拍了拍身后的椅背,“直到现在还给你留着。”
呃,那还是算了吧。
他陈慕武今天上午敢答应普朗克的邀请,今天下午泡利就敢带着他的佩剑来找自己决斗。
再者说这个位置对自己的吸引力也不算大,未来德国的种族主义只会越来越严重,陈慕武一个外国人坐在这种位置,根本享受不到风光无限,只能每天提心吊胆,到最后灰溜溜地逃出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