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亲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克雷洛夫,是一个苏连数学家,曾经在圣彼得堡为沙俄海军服务过,也是第一个把《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从英文翻译为德文的人。
他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是1915年,而牛顿写这本书的时候,是1687年。
题外话,这本书的中文初版甚至比俄文版还要晚十六年。
到了1931年,商务印书馆才出版了由郑太朴翻译的全集。
卡皮察和安娜在巴黎苏连驻法大使馆举办的舞会上相识,两个人的故乡都是列伫格勒,再加上又都是在西欧留学举目无亲的留学生,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你也想去巴黎吗?”陈慕武明知故问,“那没什么关系,再让罗伯特帮你买一张船票就是了。反正圣诞节前后,英吉利海峡上的渡轮一定会加开,而他最近也三天两头地往伦敦跑呢!”
奥本海默天天往返伦敦和剑桥郡,不是为了给陈慕武帮忙跑学术和工作上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已经买好了圣诞节前回美国的船票,在临走前的这二十多天,想着多买些英国的特产带回家里去。
奥本海默这个做派,和那种头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到国外留学的大学生别无二致。
只是他一不小心,就在不经意间买到了许多madeinusa的东西。
有福特制和泰罗制的加持,美国在生产效率上,把全世界其他国家都甩出去了一大截。
从一战开始,他们就把产品倾销到欧洲各国。
现在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欧洲对美国商品的依赖性,却早已经根深蒂固。
……
陈慕武讲完了最后一节线性代数课,剑桥大学也进入到了冬季假期。
随着节日一天比一天接近,英国各地的圣诞氛围也一天比一天浓郁。
和卡皮察走在伦敦的街头,陈慕武突然无端想起来一部合家欢电影,《真爱至上》。
同样是在伦敦,同样是圣诞节,只是时间早了九十多年而已。
得知今年的主讲人是陈慕武,有正好赶上圣诞节讲座的一百周年,bbc打算运用一下还不算太完善的直播技术,对全伦敦实时广播这次讲座。
这样一来,讲座的对象就从热爱向往科学的青少年,变成了伦敦范围内收音机前的全部听众。
陈慕武的讲座内容只能临时更改,老布拉格叮嘱他,一定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小众。
那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低温物理都不太符合条件,思来想去,只有相对论最合适。
爱因斯坦在十几年后最经典的那个段子,被陈慕武无情地据为己有。
“面对美女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坐在火炉上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相对论。”
如此精彩的开场白,获得了场内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笑声,也随着无线电波飘满了整个伦敦。
陈慕武的圣诞节讲座大获成功,第二天毫无意外地登上了《每日电讯》报的头版。
当这一份报纸被早起的邮差和报童们送到千家万户的时候,陈慕武和卡皮察,已经坐在渡轮当中,飘荡在英吉利海峡那平静的海面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