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拉克每年只有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百四十英镑再加上圣约翰大学的七十英镑,才两百一十英镑,他就能在剑桥大学过得富富裕裕。
虽然伦敦的物价比起剑桥郡来是要贵上一些,但老舍总不至于过得如此捉襟见肘吧?
刚一见面的时候,他只见到了老舍的袖口,现在面对面坐在餐桌两侧,陈慕武更是发现了老舍西服胳膊肘上的光,要比袖口还亮上许多。
“舒大哥,恕我冒昧,这两百五十英镑虽然不多,但也足够在伦敦过得舒服了吧?为什么……”
陈慕武干脆打了直球,如果老舍挣得钱有其他去处的话,他觉得自己也能稍微支援一些。
老舍也毫不避讳这个话题:“老陈哪,你有所不知,如果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那当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是在国内,我还有一位老母需要赡养,每个月的工资里,我都要抽出一半的钱汇回国内。”
难怪如此,那一年一百二十五英镑在伦敦生活,日子就确实要过得捉襟见肘了。
陈慕武有心直接掏钱,但又觉得总像是在施舍,怕对方面子上过不去。
他一边闲聊起其他的话题,一边琢磨着,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帮老舍一把。
“老陈,我看报纸上说,你今年被选为了皇家学会的成员?你这次来伦敦,应该就是为了这件事吧?
“不过,这皇家学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是和前朝的文渊阁、武英殿那些内阁大学士类似么?”
不愧是活在天子脚下的京城人氏,老舍给出来的比喻都是这么清新脱俗。
不过小小的皇家学会,怎么能和明清两朝时候的内阁相比。
内阁大学士对应到英国,不说是首相,最起码也得是大臣。
皇家学会几百号人,如果人人都是首相大臣,那整个英国的政府机构该有多臃肿。
陈慕武给老舍解释了一番,可后者还是似懂非懂。
“原来如此,那看来是我刚才的理解有误,虽然不是内阁大学士,但你现在,也应该能算得上是英国翰林院里的一个翰林了吧?”
老舍的这个说法,乍一听上去怪怪的,不过仔细一想,这回的比喻倒也还算是贴切。
陈慕武点了点头:“舒大哥还真是幽默,差不多就是如此吧。”
“老陈,那你刚才说,这英国的翰林院里有四五百号人,他们都像你一样,个个都是大科学家吗?”
“我觉得说不上全部,但最起码有个四五成。剩下的也都是研究哲学和文学的,基本上都从事学术工作。”
回答完这个问题,陈慕武觉得自己忽然找到应该如何帮助老舍了。
“舒大哥,许大哥,你们在英国除了教课上学之外,其他时间都怎么安排?读读书?看看报?听听戏?还是动笔写写画画什么的?”
面对后世的一位文学大家,陈慕武当然应该劝他动笔写小说啦!
叶公超的英文水平虽然高,但论写作技巧方面,他估计应该比不上老舍。
而且叶公超现在对陈慕武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都不知道下次能不能再把他骗上钩来。
但陈乔治系列又不能停更,毕竟这可是陈慕武现在的摇钱树之一。
他想着能不能请老舍这位文学大师代笔,如果真能成的话,那不就是一举两得了吗?
“老陈,你又说笑了。我哪有闲钱在伦敦听洋戏?只能看看房东家不要钱的报纸,或者是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几本书籍消遣。倒是老许一直在写小说,于是我偶尔也时不时地跟着学上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