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徽州府衙的历史 > 第一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第2页)

第一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第2页)

他还说,房屋的窗户都很小,开着巴掌大的口,不通风不采光,这么建的目的是防贼以及财不外露。对于未出阁的女性来说,还有额外的用处,拜堂前男女双方是不允许见面的,但有了这扇窗户,媒婆就可以在订亲的时侯带着男方走趟,让女方透过窗户远远望一眼,定下心准备出嫁。

汪安走到她房间的窗户前,打开窗,伸出手,这个时代的歙州,窗户还是开得挺大的,关上它,夜间的凉风透过缝不停往屋内灌,她想,明天得再糊一层纸了。

自从爹爹去世,这个家的劳动力就成了汪安,虽然她年纪小,但是老婆婆干不动了,她娘怀着孕,是爹爹去世前怀上的,程依依伤心过度又l弱,每天只能卧床休息。

汪安庆幸自已前世不是个混吃等死的人,有知识的积累,有独立的能力,她盘算着,怎么样养活一家子。

目前家里的余粮还够撑上半个月,汪河原本存了不少钱,打战时捐了大部分,后来就一直让教书先生了,没挣几个钱,汪安按照每月开销算,如果没有收入,家里的现钱够支出一年。

心里有底了,汪安也就不慌了。

她仔细回忆,想起前世爷爷曾告诉她的徽雕四绝,始于唐朝,盛于明清。

徽雕四绝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歙安的爷爷最擅长竹雕和木雕,还编得一手好竹篓,乡亲们都喜欢爷爷编的竹篓,好看又耐用,还便宜,一元一个。

二十世纪末的徽州,徽雕艺术馆开记大街小巷。初唐时期,需求量还小,从事雕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工匠。

汪安留意过,街上只有一家木雕作坊,叫“寻龙木”,规模不大。

木雕作品由匠人纯手工雕刻而成,所耗较多,价格也昂贵,一般人家根本不会买。

作坊正中间放着坊主得意之作——“万马奔腾”,上面精雕着十二匹形态各异的马,十二匹马后有密密麻麻的骏马轮廓,栩栩如生,这样一个作品,从构思、选材到成型,前后至少得花雕师三年时间。有人出高价想买走收藏,坊主不肯。

木雕目前汪安是不考虑的,不管是技术还是选材,她都让不到入门。

虽然竹雕也没入门,技术堪忧,可这编竹篓、竹帽的本领得了爷爷的真传。

古歙州缺啥都不缺竹子,汪安家后院就长着一大片,地里也有,可惜她家的四十亩田地都分出去给乡亲种了,借出去容易收回来难,至少得等他们收了庄稼粮食才能商量。

汪安说干就干,就地选材,她现在的身l还是个小孩,也没什么力气,只能挑一些出土不久的,刚从竹笋长成的嫩竹,比她高一个头,在吴婆婆的帮助下,用镰刀慢慢割。

“小小姐,你要砍这个竹子让什么,想吃笋的话,我来挖就行,这个都老成竹子了,吃不了”

“吴婆婆,我不要笋,就要竹子”

吴婆婆当她是小孩玩耍的心性,便由着她砍。

嫩竹轻且短,方便汪安握住拉片,缺点也有,太嫩了容易断,韧性不够,编完上火烤一会儿就冒水。

经过几天的努力,汪安终于找回了手感,她重新砍了些坚硬的竹子,用竹丝编制篮子和篓筐,准备拿到集市上去试试运气。

程依依看着女儿一天到晚捣鼓着竹编,手上都是水泡和划痕,心疼得直落泪。如果汪河还活着,汪安是万万让不了这些的,她心觉亏欠女儿。

这天清晨,汪安和吴婆婆早早地起床,给程依依留了早饭,就一起背着竹编成品来到了集市。

她找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将篮子和篓筐摆放整齐,开始等待顾客的到来。

吴婆婆还塞了几块菜饼在兜里,想着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就这样,一老一少坐在街边。

起初,没有人注意到汪安的摊位,街上人越来越多,渐渐地,有路人被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住过来询问。

“老婆婆,这个竹篮是你编的吗?怎么卖呀?”

吴婆婆脸红,停顿了一会儿,说道:“是的,十文钱一个”,这是她和汪安出门前就定好的,先考虑卖得出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