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想签字,结果札子被岳飞拿了回去。
岳飞对孙翊不是很满意。
虽然他在太原城千里袭击了云中路的百万马场,给完颜宗翰弄了个不小的麻烦。
但是此人在回京的时候,居然面对官家的诏命,不奉诏觐见,而是选择了自己离开河东路,打金人去了。
虽然之后,在云中路的大同府大战中,此人也斩首甚多,甚至逼迫这完颜宗翰撤退坤仪州。
但岳飞始终认为孙翊不奉召觐见的事应该重罚!官家那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岳飞看来惩戒有些轻了。
西侧军的札子、高丽国的札子、汴京的札子,都是同时到了赵桓案前。
西侧军中军大帐商议军政时候,发生的事,让赵桓哭笑不得。
你韩世忠也就才三十七八岁,正值壮年,怎么和王禀种师中一样,玩起了保护年轻将领的把戏?
而且最后韩世忠也没有保护岳飞,因为这个札子上,只有岳飞一个人的名字。
那份中帐大营商量出来的札子,被岳飞自己收了。
岳飞重新写了一份送到了燕京。
不过赵桓看着札子,替孙翊感到难受。
岳飞在心里,给孙翊贴了个不忠标签。
这俩人算是第一次见面,岳飞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这孙翊,路走窄了啊。
赵桓可以给孙翊犯错的机会,如果岳飞不在札子里,提到这茬,他早就忘了当初孙翊挂自己面子的事。
多大点事?有振兴大宋重要吗?
显然没有。
但是岳飞显然记得这事,并且现在耿耿于怀。
其实赵桓并不在意孙翊到底是否忠于自己,他只要忠于百姓和国家,这就够了。
古代的忠的定义和后世忠的定义略微有点不同,但是在这个有皇帝的年代,赵桓这个身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百姓和国家。
这种问题,赵桓也不好说什么。
军功爵体系下,孙翊勇于作战,只能靠他自己冒头了。
岳飞黑虎掏心的战略被赵桓朱批,岳飞的谋略已经渐渐的超过了他本身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