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我们偷偷去过,想着比较一下。”
“比较个啥,人家收的是大人,这里收的是孩子,教个孩子都是进士出身的,你还比较个屁。”
“就是好奇,这星月书院好在哪儿。”
“你眼瞎啊,先生是进士不说,人家不收束脩,还管吃管住,一个月接一趟孩子,又省心,又省银子,你的孩子要是选上,做梦偷着乐去吧。”
“唉,也不知我家的孩子,能不能被选上。”
一些村民热心的,为家长们搬来了小板凳,让他们站累了休息下。
还有的给后面排队的送水,发扬了山水村,热情好客心善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人家,就是这样,越夸他好,他就越好。
因为得到了别人的夸赞,他就知道这种行为,是好的,是对的,自己赢得了好声誉,谁不喜欢?
石头考校孩子,是和秦月商量过的,她借鉴了前世,重点小学招生的条件,再结合现在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条件,社会条件制定的。
主要是考孩子的记忆,还有孩子的多样性,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聪明劲头。
最主要的一点,是考校孩子的品性。
前面两个,没这个重要。
石头挨着个的考校着,每考完一个,他都会在他们的名字下面备注一下。
从早清,一直考校的中午,后面还有不少人呢。
人是铁,饭是钢,秦月让人在村路边上支了口大锅,胡婶儿带着几个儿媳妇,动手熬了一锅的菜,主食是馒头。
家长是大碗,孩子是小碗。挨着个的去送。
真是把这些人感激的,眼泪汪汪的。
一直到后响,才算考校完毕,石头拿着名单,一个个的数着。
“一共报名的一百二十五个,符合条件的,只有十八人。”
“把这十八个,当众念出来,念到谁,让谁进去,月底来接孩子回家。”
“好”
就这样,石头大声的说道。
“结果出来了,十八个孩子可以入学,其他的,可以再寻别的学堂。”
<divclass="contentadv">“啊?这么多孩子,只要十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