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复和他情况大差不差的。
杜峰点头:“干爹的心意我们懂的,对了,你今天干嘛去了,一回来就忙得连晚饭都赶不上回来吃。”
“去看干爹干妈,陪他们吃了顿饭。这么着急搬?家具日用品置办好了吗?”
“置办好了。”
。。。。。。
周正宁尽心尽力的打理纺织厂,他的付出也在经济上得到回馈,薪水,奖金和纯利润百分之五的分红,两年下来,沉重的债务还了一半。
白秀桦看着笔记本上越来越少的数字,心情逐渐轻松。
日子依然清苦,丈夫一心一意的对她,还请了个佣人照顾周老夫人,减轻她的负担,女儿乖巧懂事,婆婆的病情得到控制。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这让白秀桦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
只是今晚,周家发生了不愉快。
“妈,我不会收养大哥的儿女。”
周正宁的话音一落,周老夫人浑浊的眼睛流出泪水,用痛心的眼神看着他和垂着头的白秀桦,仿佛他们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经过三年治疗已经能说话,口齿不太清楚,连猜带蒙的倒也能明白她要表达的意思。
只不过家庭巨大变故又被病痛折磨几年,中风的后遗症很重脑子也没以前清醒,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太太已经没有年轻时的精明,倒是变得自私偏执了许多。
她提出来的要求儿子儿媳不能满足,她就觉得他们不孝,嫌弃她不中用。
周正宁夫妻快被债务压垮脊梁,还要照顾瘫痪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女儿,因此不打算再生孩子。
在老太太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女儿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
小儿子既然不愿意再生,那周家就绝后了,不能让大儿子的孩子流落在外。
她痛恨许晚秋也痛恨她生的三个孩子,但周正涛还有几个私生子女,女孩不用管,把几个男孩收养了,那周家就不会绝后。
家里困难的时候她不敢提,现在都有钱请佣人照顾她,一直一来都没人来讨债,她心里琢磨儿子的收入不低,多养几个孩子不过是舔几双筷子的事,有什么难的。
“我就这么点要求你们都不答应,真是不孝啊,他们都是你大哥的儿子,你大哥走了你就忍心不管他们?他们才是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老太太流着泪断断续续的指控。
周正宁木着脸,他忍心。
“现在,除了您,秀桦和祖儿,我没有其他亲人,不用拿孝道来压我。”
白秀桦是高嫁,多年来在婆婆面前小心翼翼附小做低,从来不敢违逆婆婆的话,但现在,老太太话里的意思明显就是她这个外人从中挑拨,周正宁才不愿收养周正涛的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