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对王焘作揖,王焘笑道:“城中三仙楼便能寻到我。”
说罢,二人又寒暄几句,最后才分别离去。
王焘回了三仙楼,而李商隐则是去了东川衙门。
如今柳仲郢还没走,李商隐这个跟前红人也无人敢为难。
不过柳仲郢回京在即,等柳仲郢走后,李商隐也就人走茶凉了。
这般作想的时候,李商隐便来到了内堂,见到了如今六旬的柳仲郢。
“见过使君……”
“义山前来,可是想好了盐铁推官一事?”
见到李商隐,柳仲郢心底惋惜他怀才不遇,表面却展露笑脸,生怕刺激到李商隐。
李商隐闻言颔首,随后又摇头道:“使君对下官甚厚,然而衙门之中有无数眼睛盯着这个官位,下官却不敢受。”
“唉……”柳仲郢忍不住叹气,李商隐也趁机递出刘继隆的书信。
“此为陇右观察使刘继隆派人所送书信,想要请下官前去陇右担任临州别驾。”
接着,李商隐又把王焘的话也说了一遍,想看看柳仲郢有什么看法。
对此,柳仲郢却沉声笑道:“这是件好事,你大可放心前往陇右。”
“朝廷那些人,老夫心里清楚,他们虽然不想看到陇右有强藩,但却又下不了决心动兵。”
“你此行去陇右若能施展才学,为至尊所见,日后说不定能凭此调你回京担任要职。”
“即便朝廷对你置之不理,你也能在陇右一展所长,平步青云。”
柳仲郢对李商隐的才学还是很满意的,李商隐虽然深受令狐楚喜爱,但他却能看清李德裕新政对大唐的好处,而不是像其余牛党之人,一味攻劾。
单说这点,李商隐还是有一定远见的。
光凭这点,李商隐即便去了陇右,也不会寂寂无名。
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陇右能给他这个机会,不去才是真的浪费。
李商隐显然也知道自己缺一个机会,因此他才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他蹉跎半生,如今四十有二,又还能有几年好活?
若是他不抓住这个机会,日后世人便只知道他李商隐笔下诗词,却不知他也有韬略。
“既然如此,那下官不日便前往陇右。”
“嗯!”柳仲郢满意点头,随后才道:“初十我便要前往长安了,这几日你与我好好把酒言欢,下次见面就不知是何时了。”
“君有所请,某不敢辞。”李商隐笑了,那苦瓜似的脸上终于展露笑脸。
瞧他笑得那般,柳仲郢也忍不住抚须,跟着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