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赞许道:官话是第一要务,熟悉了大宋的官话,一切的公文来往就更顺利,这也是慢慢同化大理的根本,好好做。
李郁说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赵桓点了点头,摆手示意李郁坐下,又道:谁是陈渊
陈渊起身道:臣是!
陈渊是大族出身,和李纲的关系极好。在李纲担任宰相后,进入了礼部任职,担任礼部员外郎,是清贵官员。
这样的身份留在东京城,日子轻松自在,完全不需要风餐露宿,也不用吃苦。
杨时来大理,陈渊作为弟子,也跟着来了。
除此外,陈渊也是杨时的女婿。
这一趟来大理,不是享受的,是来吃苦的,有无数的事情要安排。偏偏很多的人一听来大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闻之色变,全都不愿意来。
恰是如此,杨时第一批动员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有两个女婿和一个儿子杨造跟着来了。
其他的儿子和女婿没来。
对于没来的人,杨时没有勉强,却也觉得这些人眼皮子太浅了。
大理是有诸多的难事,可是在困顿中开拓进取,把大理治好,这就是实打实的功劳。
赵桓笑道:陈渊,你负责的是什么
陈渊回答道:回禀官家,臣担任主簿,对外负责和商人的接洽。老师常说,农耕是国朝的根本,无农不稳。可是要让地方繁华,却要商人云集,无商不富。故而,臣负责接洽商人,招揽更多的商人来大理经商。
赵桓眼前一亮,这都推动到招商引资了吗
不愧是杨时。
姜还是老的辣。
换做其他人来大理,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有杨时坐镇,才有未来。
赵桓赞许道:你说得对,商人是地方发展的关键。当大理繁华起来,自然有无数的人要云集在周边,要从山中出来,对朝廷自然就更加的信服。这是很好的安排,要全力去做。
陈渊说道:臣一定不辜负官家的厚望,会做好事情。
赵桓摆手让陈渊坐下,又继续道:谁是张九成
臣是!
张九成也站了出来。
他已经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张九成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儒,曾担任宗正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因为反对求和,忤逆了秦桧,被贬出朝廷。
等到秦桧死后,张九成才又被提拔。可惜几年后,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