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观澜的名声,他还未在朝邑县任职时,就有所耳闻。
后来这青年病重退学回乡,他也是知道的。
没想到这个昔日的贡生,也算是福大命大,居然没死,甚至还与他的师爷搭上线。
想来是为了再次入仕。
他收回视线嗯了一声,算是应答。
掀袍落座,呷了口小二端上来的茶水,微微皱眉后搁下了茶杯,直奔主题。
“这个月的治水案卷是你帮钱师爷整理的?”
祝无执颔首,从怀中拿出一卷书,放在桌上推到陈文远跟前。
陈文远拿起来随便翻了几页,发现里面是关于各类治水和农桑的详细措施,以及例证。
他眼神骤亮,摸了摸下巴上的一撮胡须,满意道:“钱师爷说你通晓农桑水利,果真不虚。”
祝无执神色温和端方,恭敬道:“大人谬赞。”
陈文远知道此子非池中之物,也有心与他结交,故而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本官是惜才之人,你且说,你想要什么?”
“是县衙里谋职,还是…别有所求?”
祝无执对陈文远早都调查一清二楚。
此人性子直率,才能一般,治理朝邑半载,无功也无过。
可他那夫人,却是个心高气傲的,一直耳提面命,督促陈文远想办法升官。
祝无执深知这类人最好利用。
他露出恰如其分的激动之色,起身拱手道:“还望大人,引荐学生入县学。”
“若学生来日高中,定衔环相报。”
陈文远满意眼前青年的识时务。
他站起身,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装模作样道:“好说,好说,只要你来日高中,不要忘了我这个小小县令就成。”
对于陈文远而言,一个县学的位置,换一个上爬的机会,一点也不亏。
毕竟陆观澜,是一定能高中的。
并且冥冥中他有种预感,对方会平步青云。
二人又客套了几句,陈文远便借口县衙有事,起身离开了。
*
回到胡杨村时,已暮色四合。
明霞的余光染红了半边天,夕阳下辉映下的绿色山峦,恍若被罩上一层金色幔帐。
走到村口时,祝无执听到身后有道不轻不重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