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什么事了?”朱棣问道。
狗儿显得很开心,“皇上,四殿下,安南那边传来捷报,说是张辅将军打了胜仗,第一拨人一共三十二万安南大军已经被押解进大明了,分到了施工工地,铁路修起来就会快多了。”
虽然明明知道,这一仗不会有悬念,但毕竟是打仗呢,谁都担心有个万一。
眼下,捷报传来,朱棣放下心来,道,“三十二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这些人必须要管理好,不能出乱子。”
朱高燨道,“这个容易,爹,您下一道旨意,若是这些人能够为大明干满三年徭役,将来若是愿意留在我大明,成为我大明的子民,那就给他们分田地,给安家费,若是不愿意留在我大明,给遣送费回安南,绝不叫他们白干。“
朱棣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这是在驴嘴前面挂一根胡萝卜呢,且,他下了这道旨意之后,也防止了施工的那些官员们虐待这些安南人,而激起民变。
虽然眼下的大明,根本不怕这些安南人造反,可这些人乃是他派了张辅等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安南弄来的,若是三两天弄死了,岂不是浪费!
张本亲自带着人将安南人送到了工部左侍郎刘俊的手里,看着眼前轰轰烈烈的基建场面,这些安南人大致知道了他们的命运。
先是被胡季犛父子逼着建造多邦城,以期阻挡大明的征伐大军,谁知,他们三年建好的多邦城,没有抵得住大明的一发炮弹。
眼下,他们当了俘虏,大明的军队将他们押送过来,他们又要被充做苦力。
张本在和刘俊进行交接,朱棣身边的中官亦失哈快马加鞭跑了来,他从马背上翻身落下,笑着道,“刘大人,张大人辛苦了!这路真是越来越好走了,咱家下次宣旨就不用骑马了,要开车了。”
张本笑道,“公公说的是,将来,咱们去哪儿,就不用骑马了,开车多好。这马儿在这种路上怕是跑不了,废蹄子!”
亦失哈道,“可不是,咱家可得让钉铁掌的帮忙看看呢。”
寒暄完了之后,张本和刘俊便跪下接旨,安南人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亦失哈先宣读了朱棣给刘俊等人的旨意,接下来,便是宣读给安南人的旨意。
安南人也不懂中原话,亦失哈找了个通译,将朱棣的旨意说给他们听。
这些人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中有个年龄大些的人主动上前问道,“大人,皇上的意思是,我等一日三顿,一年四季还有衣服穿,一天还有五文钱的工钱,服役三年,若是想留在上邦大国,还给我等安家费和田地?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有什么真不了的?我上邦大国,之所以把你们请来,就是我们的人手不够,让你们帮忙修路。天底下哪有白干活不给吃不给穿不给工钱的?”
这老丈约有五六十岁了,一辈子没见过这等好事,慌忙跪下来,“我等谢主隆恩!”
刘俊和张本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这么多人,管理起来实在是一件很苦难的事,若是一力镇压,也不是不行,可终究不是上策,他们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人帮忙干活。
若是朝廷能够给一个明朗的政策,这就是一件好事了。
大明的百姓听说这些人一日三顿,一年四季衣服,一天只有三文钱,比自己的五十文钱要少十多倍,人人心里都是一种优越感,又听说干满三年,若是想落户大明,就是大明人,老百姓们心底都很善良,对这些背井离乡的安南人就有了一些认同感。
说不好将来,自己与这些安南人就成了邻居老乡呢?
当下就有人来招呼安南人去干活,见这些大明百姓如此热情,安南人心头的戒心少了许多,只要干活就有吃的,只要有这个规矩在,他们就不怕,很快,这些安南人便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偌大的一条南北驰道线,三十多万人投进去,就跟扔了一块石头在长江,基本上都不带响儿的。
张辅和沐晟一路朝安南的西南方推进,越过了占城与安南的边界线。
此时的占城在国王制蓬峨死后,由其部将阁胜建立了第十四王朝,但在永乐二年,安南在太上皇胡季犛的指挥下,攻陷了其都城。
张辅和沐晟便以清扫胡季犛侵略军的名义,进入了占城的边境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