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成和他讲述的时候,还专门提及了他们。
知道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乃是自己洪武朝的太学生。
后面一路来到了内阁里,地位很高。
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少。
而文官的地位,在洪熙,以及宣德年间,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和他们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原以为他这样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肯定会有不小的意见。
哪能想到,询问之后,竟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不过稍微意外后,朱元璋又忍不住暗自笑笑。
果然,这能够进入内阁之中,做出这么大事情的人,历经好几朝,都能保证自己身居高位。
那还是有两把刷子在的。
不说别的,单单这底线就很灵活。
“说的很好”
朱元璋冲着杨士奇点点头道:“咱希望你是如此说的,心里面也是如此想的。
今后更要如此做!”
杨士奇闻言,连忙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绝对不会忘记太祖高皇帝的教诲。
也不会忘记他今日所说的话。
接下来,朱元璋又连续点了好几个文臣的名,问出相同的问题。
有了杨士奇做出来的表率,剩下的这些人,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哪怕是很多人,都不认同朱元璋所说的那些话,觉得那些低贱的工匠,又怎么能和他们这些读书相提并论?
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个不字。都说朱元璋说的对,不能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不对的。
在理想还有死亡之间,到底该选哪个,这些人也都用脚投了票。
问了一番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这事今后就这么做。
事情已经说好了,今后谁敢在这事情上打折扣,搞小动作,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咱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咱在这件事情的决心有多大,伱们也是知道的。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咱可不想到时候,看着你们尸首分离,全家团团圆圆的一起去阴曹地府。”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说的挺幽默。
可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