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握着马缰,另外一手按着腰间佩剑,缓缓的从敞开的城门洞中,走了出来。
在他身后,有着极其精壮的护卫跟随。
其中有一人,最是威武雄壮。
这人虎背熊腰,看上去和朱棣面容有七分相似。
整个人极其威武,带着凶悍之气。
这人不是别的,正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
朱棣这是准备,接着带兵出征了。
之前他佯攻大同,摆了李景隆一道。
不废一兵一卒,没动一刀一枪,就让李景隆疲于奔命,丢掉了诸多的粮草辎重。
还有诸多的兵马性命。
现在气温有所回升,他这边也需要接着动一动了。
既然建文这混账要削藩,要一直战斗下去,那就打吧!
只要对面是李景隆做主帅,他就不怕!
李景隆有多大的能耐,他再清楚不过。
那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敢让李景隆来统领几十万大军!
这样多的兵马,仅仅让李景隆统领,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要是再想让他用这么多的兵马,把各处的力量都给发挥出来,进行作战,根本就不成。
李景隆不是这个材料。
并不是说谁都能如同兵仙韩信那样,带兵打仗多多益善。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兵马多了反而是累赘。
不说别的,仅仅是人吃马嚼,以及各种的安营扎寨,各种的事务,就已经是够让人头疼的了。
“爹,要不您就在北平这里坐镇,让孩儿带兵前去取了那李景隆的项上人头!
李景隆不过一草包,不必父王您亲自出征!”
手里持着一杆长槊的朱高煦,对朱棣说道。
朱棣扭头瞥了他一眼道:
“别太小看李景隆,也不要太小看南军将士。
那里面有许多,都是洪武朝你爷爷那里留下来的,厉害着呢!”
正如此说着,忽然前面有人骑马,旋风般的赶来。
朱棣见到这一幕,心中一惊。
这是前面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