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约好的是六点半见面,不过张延也没别的事儿可忙,所以提前半个小时就赶到了中央广播电台。
在大门口等了约莫十来分钟,曾经在太平间里见过一面的张友待,就领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哎呦”
看到张延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张友待忙紧赶几步上前招呼道:“张老师来的挺早啊,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播音室的姚柯,首都广播学院的优秀毕业生。”
首都广播学院就是日后的中传。
“姚柯”
张延刚要跟对方寒暄几句,就有个穿警服的漂亮姑娘跑了过来,亲昵的挨到了姚柯身边。
看到这姑娘,姚柯诧异道:“你怎么来了?”
然后他忙给张延和张友待介绍:“这是我女朋友周滔,也是今年刚从首都广播学院毕业的应届生。”
如图:
说着,姚柯就有些为难的样子,显然是不知道该怎么安顿女朋友。
张延忙道:“那咱们就一起呗,应届毕业生肯定对最近的政策更了解,而且女孩子吃的也少,里外里一算,这顿饭我可是赚大了!”
姚柯暗暗松了口气,张友待也笑道:“大作家就是会说话——对了,我还没介绍完呢,这位是张延张大作家,他在杂志上……”
“咦?”
还没等张友待介绍完,周滔就惊讶道:“你就是《红楼名侦探》的作者?我们市局好多人都在看这本小说,还有人复现了其中的手法呢!”
对于这一点张延倒是不奇怪,他真正奇怪的是,周滔明明是广播学院的应届生,怎么毕业后却当了警察?
难道广播学院还有刑侦专业?
于是等路上聊开了,张延就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还不是留京指标闹的!”
这正戳中了周滔的烦心事:“今年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们专业的留京指标根本不够分的,我找来找去,就只有京城公安局肯收留我。”
现在的周滔,远没有后来央视台柱子、春晚钉子户,那种温婉大气的台风,说到烦恼处气的直跺脚,和时下的年轻姑娘没有任何区别。
90年代初的大学生虽然包分派,但想留在京城可没那么容易。
很多情侣都因为指标问题劳燕分飞,姚柯和周滔能一起留在京城,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
而周滔紧接着又气愤道:“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有个老领导的儿子相中了我,那人纠缠了我好久,直到最近我跟姚柯准备结婚,他才终于放弃。”
周滔人长得漂亮、气质也好,说话爽利不矫情,会被人相中倒也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