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越的名次要好一些,听说是分到了工部任职,先从一个从六品的工部小主簿做起。
而李元的名次比楚越次之,但比盛博文好一些,他被分到了益州的一个县里做县令。
陶丰得知楚越考上了还能去京城做官,气的三天没吃下饭,发誓等下次科举开始他也要考到京城里去。
至于其他落榜的学子,只有再等三年下场考了。
宋声来书院看了看夫子们,尤其是崔夫子,作为他们的主教夫子,一直对他要求十分严格,看到他拿了状元,一直不苟言笑的他破天荒漏出了一副和蔼的笑容。
宋声离开书院的时候,崔夫子还给了他一封推荐信,让他有空拿着信到京中的崔阁老府上拜访一下。
中午宋声这个班的学子们一块到酒楼吃了个饭,对于他们这些今年已经考中的人来说,这顿饭吃的十分尽兴,而对于落榜的人来说便是味同嚼蜡了。
跟宋声同住在一个巷子里的张俞思这次也落榜了,看上去有些沮丧。吃完饭两人是一道回去的,路上宋声还给他打了打气,“张兄,别气馁,以你的才能,下次肯定没问题的。”
张俞思也知道宋声在安慰他,可他实在提不起劲,他语气丧丧的道:“可我都已经考了两次了。”
三年一次科考,可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呢?不是谁都像宋声这样学习能力这么强,一次就能高中的。
宋声想了想,说道:“我那里有一些备考的资料和看的一些书,还有我做的一些重点标记,你要是需要的话可以送给你。”
张俞思十分惊喜,“真的!谢谢你,宋兄,我很需要这个。”
宋兄是状元,他的备考经验对于他们这些没考上的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走到乔家巷,张俞思在宋声家门口等了一会儿,宋声出来把用过的书还要做过的笔记给了他。同为寒门学子,张俞思在读书一道上十分努力,而且他为人正直,宋声也想帮他一把。
而后宋声又在府城歇了一晚,然后便带着陆清他们向着京城出发了。
他们换了一辆比原先要大一些的马车,毕竟有两个娃娃,一路上还不能走的快了,怕宝宝不适应。
没想到马车一路摇摇晃晃的,小孩子倒是很喜欢这种感觉,像催眠的摇篮,晃着晃着就睡着了。
宋老三没在马车里坐着,他在后面赶牛车,春生则是在前面赶马车,郑昀也没在马车里坐着,他怕自己打
扰到陆清哥的两个宝宝睡觉,就在后面的牛车上坐着。
宋老三是个闲不住的,一路上赶车有些无聊,他闲下来的时候会跟郑昀唠嗑,对于郑昀的遭遇宋老三也听说了一些,也心疼这个孩子,一路下来两人熟络了不少。
马车里宋声拿着蒲扇一下一下的晃动着,天气逐渐炎热,他怕孩子热,这一路上操心不少,时不时就拿着扇子轻轻晃着给两个孩子扇风。
本来还担心出远门路途遥远两个孩子会不适应,不过这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倒是乖巧的很,从不闹人。
宋声在外比较注重卫生,尤其是有两个孩子在,出去用的碗筷都要拿开水烫一下,别人摸过的东西不会给两个孩子玩,他思虑的多,毕竟孩子小,身体不比成年人,得照顾的精细些才不容易生病。
陆清看相公对待孩子上心,他心里也高兴。出发前跟外祖母和阿爹告别的时候,阿爹还特地给他交代了,说是最能拴住男人的心的就是儿子,让他一定要把孩子照顾好了,宋声这个郎婿现在可是个香饽饽,如今他有了孩子也算有了傍身的根本。
陆清知道阿爹是为他好,乖乖应了。这一路上其实他没有多劳累,除了给孩子喂奶是他做的,其余的事情全都是宋声做的,给孩子换尿布,扇扇子,夜里起来给孩子盖被子等等,做的甚至比他这个阿爹还要好。
有次陆清说起来这个,宋声道:“清清,我这是头一次当爹,也不知道做些什么好。你生下他们就很辛苦了,剩下这些小活就让我来吧。”
这几句话把陆清感动不已,再次感谢老天这辈子对他如此厚待,给他安排了这个好的男人。
他们出发的早,这一路走的慢,路过好看的风景会停下来歇歇脚,抱着孩子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