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们看明史,监军太监遍地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杨一清和张永刚出发没走多远,便得到了安化王已经被地方上的一个游击将军(好吧,差不多团营长那个级别)领着一百多家丁活捉的消息。简单说吧,朱铲铲自从造反,先是把几个地方官杀了,然后……然后就不知道该干啥了!缩在城里啥也没做,等着朝廷派大军来揍,还软禁了一个叫仇钺的游击。听说陕西总兵曹雄第一个带兵过来镇压,于是派了仅有的几千人去抵挡,仇钺趁机领了家丁冲进王府,三下五除二把傻子抓了,闹剧结束。
二位把京营大部队打发回京师,领了几百亲卫到地方上善后。杨一清来找张永商量:你恨刘瑾呗?我也恨。neng死丫的吧!
理由是现成的:安化王叛乱喊的不是诛刘瑾么?反贼坏不坏?坏啊!你看,连这么坏的反贼都恨他,可见他最坏!都是他,搅和的朝纲不振边境不宁!
张永回朝,武宗赐宴,大家一起像过去一样喝酒。
天快亮了,刘瑾有点困,回屋睡下了。张永马上“醒了酒”,趴地上磕头:“老奴要参刘瑾!”杨一清罗列的罪状洋洋洒洒背了出来。其他被刘瑾收拾过的太监们纷纷伏地应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醉得稀里糊涂的武宗,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控诉,感叹道:“刘瑾辜负了朕”。
张永立即接住话头:“您看该怎么办?”
醉了的武宗随口应了句:“你看着办吧。”
张永立即带人破门而入,把刘公公抓了,投入大牢。
随后是抄家。
当然抄出来不少东西。我们知道,刘瑾是个公公,不是圣人。不过,书中所记的数量我是打死也不信的——“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余两……”
呵呵。
金子不说了,咱只说那五百万锭银元宝。五十两的大锭咱也不算,就算刘公公的爱好是数钢镚儿,全换成五两小锭吧——那便是2500万两!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花了两百万两、播州之役也花了两百多万两、抗倭援朝打了七年,花了七百多万两——合计耗银一千一百万两而已!正德朝大明全国总收入是多少?
狱中的刘瑾托人向武宗哭诉:“老奴是光着身子被人从被窝里抓进大牢的,冷啊。能不能赐给老奴一两件衣服遮体?”
武宗是个心软的厚道孩子,马上让人挑了一百件旧衣服给刘瑾送过去。然后给出了处理意见:降职为奉御(低等级太监),发往凤阳闲住。
这怎么行?刘瑾必须死!否则,武宗厚道,哪天刘瑾再找机会当面一哭,一切都白费了——这种事张永可有切身体会。
张永拿着武宗的命令去了内阁,一起商讨对策。
随即,外朝文官集团参刘瑾的奏折雪片般涌来,通过内廷宦官们的手送到武宗案头。
这远远不够。
大家一致决定:二次抄家。
好吧,这次“抄出来”的可不再是金银财宝了。
弓弩铠甲等造反标配不说了,假玉玺、假龙袍,一应俱全。
而且,还有厉害的:一把折扇,扇骨里暗藏着两把利刃!
这不仅是要造反,刘瑾还要直接行刺皇帝啊!
死定了!磔刑。
看到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振振有词,我只想问一句:这些人头盖骨里包着的那东西究竟是脑子还是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