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缩水缩的极其严重。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董卓这里没有钱粮,一样是要受制于人。
所以这一次,就是董卓准备解决钱粮问题的。
钱粮问题想要解决,大致上只有两个途径。
一为开源,一为节流。
节流这里,能够节的董卓都已经是将之给节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可以节俭的。
那对于如今的董卓来说,也就只有开源这一条路好走了。
李儒这里、或者是是董卓这里,所思索出来的办法,就是增加商税。
关中士人,以及朝廷之中的官员,对于李儒的这个提议意见很大,根本不同意。
“相国迁都关中之后,施展各种手段,此时关中终于趋于平稳。
关中众多豪杰,已经对相国归心。
可相国此时,却要增加商税,动手这种手段。
只怕这政令一下,关中这里的众多豪杰,反应将会极大,对相国离心离德。
还请三思。
而且,商贸这些,本就不多,就算是增加商税,所能够得到的钱粮也是有限,没有太多油水。
不如正常增税。
关中等地,人口众多,又有凉州益州这些地方。
只需稍微往上多征收一点税,所得到的钱粮就是海量的。
相国这里的困境,也能随之解决。”
司隶校尉黄琬,拱手而立,面色诚恳的如此说道。
但他所说出的话,却听得李儒想要对他破口大骂。
这些人为何会极力反对征收商税,他自然是知道的。
这是因为关中这里的众多行当这些,都被关中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这些给把持了。
不说是全部,但至少是十成里面的九成半,都在这些人手中。
这个时候加收商税,那就是从他们身上割肉,他们自然是不肯的。
至于黄琬所说的,大规模的加征,猛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样子。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安一点好心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