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彪的事情你都还给他考虑着呢?”
“主要是汪彪看着是个值得栽培的,你也知道,像严河这种当红的艺人,想要给他搭一个团队,有的是人想要来报名,但找人容易,找合适的人难。汪彪是严河亲自发现的,严河对他有提携之恩,汪彪现在看着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如果能够把汪彪给培养出来,那严河身边就真的多了一个得力干将了。”
卢庆珍叹了口气,感慨:“你真是跟带崽一样地带着陆严河啊,帮他搞事业,还帮他建团队。”
“经纪人嘛,什么都得干。”陈梓妍笑着说。
卢庆珍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你带的这三个艺人,陆严河就不用说了,温明兰也靠着《六人行》红了,只有一个涂松仍然不温不火,唱了这么多影视剧OST、参加了这么多音综,也始终还是没有看到火的迹象,不像是你的手笔啊。”
“现在强行把他捧红,于他无益。他的唱功还很一般,再磨练磨练。”陈梓妍说,“带艺人不能急,徐徐图之,强行捧红也容易过气,给他太大的曝光,他接不住。”
“他看到陆严河和温明兰都红了,就他还不温不火的,心里面应该着急吧?”
“着急是好事,这样自我的驱动力更强。”陈梓妍说。
卢庆珍点头。
“行,你要是这么说,我也理解了。”
“辛子杏带着她的团队来我们这以后,咱们公司的业务版图就可以进一步打开了。”陈梓妍说,“我们是做私人定制服务的,辛子杏她能力很强,不仅仅是做内容上的能力,我们一直都说,为每一个艺人量身定做一个让大众了解他们的窗口,现在,最擅长这件事的人来了。”
“我跟辛子杏也聊过了,她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能耐的人。”卢庆珍点头,“能理解你为什么要把她请过来,但是,另一方面,我确实也觉得她之前做的那些事情跟我们公司的定位不是那么吻合,担心她和她的团队无法融入我们公司。”
陈梓妍摇摇头。
“你错了,庆珍,那是你还没有想到,我为什么要把她请过来。”
“嗯?为什么?”卢庆珍还真是有些疑惑。
陈梓妍说:“我们面向的就是艺人和高端服务,讲白了,私人订制。艺人的核心诉求其实就两个,要么想拿奖,要么想爆红。而这些年来,我们其实都知道,综艺节目成为了一个捧红明星最便捷的渠道,远比影视剧快多了。”
“这确实是的,但这也有很大的偶然性,经常是节目组想捧的人没红,而那些一开始没有被注意到的人红了。”卢庆珍说,“多少艺人自己都红得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做到,不代表它不能做。”陈梓妍说,“我把辛子杏挖过来,其实就是干一件事的,为我们最VIP的客户,定制节目,让他们回到观众视野,重新走红。”
卢庆珍愣住了。
“啊?”
陈梓妍说:“通过一档节目,去放大这个艺人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为艺人带来最大程度上的曝光。”
“这……是不是太奢侈了?”卢庆珍怎么都没有想到,陈梓妍的想法竟然这么的“大胆”,“毕竟制作一档节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制作一档节目就是几千万上下。”
陈梓妍说:“所以我需要辛子杏,她手握《城市游记》、王重导演短片这些经典的案例,制作一档新的节目,说服视频平台买单的可能性很大,与此同时,我们的客户支付服务费,作为艺人嘉宾参与节目录制,不用支出艺人的酬劳——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这个节目的制作成本,会变得很低很低。”卢庆珍豁然开朗,“一档节目最大的成本就是艺人酬劳。”
“没错。”陈梓妍点头,“所以,听起来风险很高、制作成本很大、难以实现的想法,其实只要有一个可以让两边人都买单的关键人物,它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可是,要是平台知道我们跟艺人——”
“只要节目受欢迎,能为他们赚钱,他们知道又怎么样呢?”陈梓妍说,“当然,他们也可以为艺人量身定做一档节目,从艺人那里赚服务费。”
卢庆珍说:“但是这种事情,传出去好像不太好啊,感觉像是两头拿钱。”
“艺人要翻红的机会,平台要观众喜欢的好节目,我们靠自己的想法、找到能实现这一点的团队,牵线搭桥,别人就算知道了又如何呢?”陈梓妍说,“我们这个钱拿得名正言顺,不理亏。”
“但还有一件事,梓妍,万一最后节目制作出来了,没有视频平台愿意买,怎么办?”卢庆珍说,“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陈梓妍说:“当然是先找平台给钱,我们再做节目。而且,一码归一码,如果最后真的没法正常播出,那就该退钱退钱,合同里写清楚,白纸黑字,谁也别占谁便宜,谁也别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