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阿谁?’,对世道怨恨也只是哀叹‘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而到五代的戍边者是什么样?
皇甫晖就是其中代表,行事狠辣毫无纲常,以叛乱获利,投诚李嗣源后作陈州刺史,李嗣源死后投奔南唐任歙州刺史。
这样的人不称帝却永掌权势,享荣华富贵,代价却是百家凋零,纲常全无。
【这种今日你先阎王报到,我随后跟来的军阀混战,让中原一地就杀出五个政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
西南和南边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十国暂且不算。
仅以五代来看,短短五十三年就陆续出现十四位君主】
天幕紧接着道:【实际上这些人不能叫做君主,只能称为军头。
这些军头中有武力强壮者李嗣源、有宽仁者郭威,或是其他统领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等等,他们都是牙兵推上去做招牌的。
如果统领不好,就杀了重新换一个,反正不缺人做军头。
没法子,那时的环境就是君臣无道,君强臣服,君弱臣弑君。
至于牙兵叛乱的源头嘛或许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就像刚才说的赌博输了钱就叛乱!】
后人接把‘没事干就叛乱吧!’‘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两张怪异表情包贴在天幕上,仿佛在明晃晃地嘲讽什么。
原来如此!
秦始皇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地吐出口气,突然理解后人为何盼望着李隆基早死。
他慢慢回忆天幕之言,忍不住皱眉:唐朝安史之乱在于边防问题,而边防又是异族带来的压力
汉朝对匈奴有选择性接受投诚,而唐似乎秦始皇有些举棋不定,他缺乏相关资料,不能确定唐对异族入唐有无甄别减丁,若无
他沉默几晌,大唐边防持续压力过大,就会爆发出安史之乱。
只是没想到安史之乱的破坏力及后续损害力这么大,大到时过两百余年也未能消除影响。
【况且五代十国乱的不仅仅是政权,还有社会习俗的恶化!
华夏每逢战乱或是天灾都会有吃人行为出现,像唐末秦宗权,大军开动不带粮只带盐,粮从哪来?
打到哪里的民众就是军粮。
而五代十国呢?
把吃人吃成了习俗,吃出了境界,哪怕不缺粮也要吃。
南吴太祖杨行密,公然让兵卒宰杀贩卖城中百姓;
横海军中的判官吕兖为保证军粮及军费来源,特设宰杀务,杀的是谁?
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除外,因为他是高端货,不在普通售卖行列!
更多的军阀是喜欢不同的口感,以及想要以形补形。
如后唐大将苌从简喜吃幼童,每日烹煮一童满足变态口感;
后汉节度使赵思绾要用心肝胆来以形补形,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