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治沙就要弄清楚黄河为什么会卷泥沙而下?而黄河又是从何而来?
李白大大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们从气象学来看他说得非常对,水蒸发后遇冷结成冰,经大气循环从冰变雪落于高原之上,当气温回暖时冰雪融化成水,汇聚成河奔流到海。
嗯,李白一句话就总结了如此复杂的科学,厉害!】
李白抬头露出一张迷茫脸:啊?他的诗还有这个意思吗?
【但从地理学看黄河从青藏高原而来。
它自西向东分流九个省自治区,穿过山地、平原丘陵,呈‘几’字形嵌在华夏大地上】
天幕贴出一张简陋的舆图,朱棣望着舆图上标注,‘几’在青海,字体转折处‘乁’点出河口,最后‘乚’横线中间点出桃花峪。
他嘴角上扬赞道:后人还挺细心。
【我们根据黄河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游:巴颜喀拉山(青海)——河口(内蒙古)
地势特点:峡谷多、河道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地势特点:经黄土高原、河谷深切河道又弯窄,逼得河流湍急;
下游:桃花峪(河南)——从天津注入渤海;
地势特点:平原无崎岖,河道宽浅加之河床抬高让水流散乱,难以汇集东流】
秦
秦始皇微微皱眉,凝思几许正欲说话,就听得底下博士细声讨论。
他语气平缓地开口:“有话直言。”
说小话被陛下逮到的齐地儒家博士激动启奏:“臣建议把后人分段法附着于尚书禹贡篇中,书中有从大河所经之处记载却不如后人详细。”
禹贡篇是圣人大禹据山川地形所写,里面便点出大河首尾通径之处:大河源头为积石,然后一路流向龙门,南到华阴再往东就到了底柱、孟津最后汇于海。
如今大河与后世黄河河道全然不同,要将大河分段地势记于‘禹贡’中,朝廷就要派人走访大河源尾,历经数年方见成效。
秦始皇明博士立功之心,但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大秦暂不用为大河烦忧。
他扫过天幕淡淡道:“可,但勘探地势之事日后再行计较。”
当然有人自行前往他亦不会拒绝,记山川之势,自古有之。
否则他也不会知道后世大河源头比大禹时期的积石(青海循化县)还要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