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时犯事隐姓埋名流浪于市井之间,身为社会地微之辈,亦有爱国之心。
他曾入明末宁南伯左良玉军中
说书,并帮办军协作其幕僚,更劝左良玉改良军制以抗清军,以说书技艺鼓励军士,期望能挽大明危机】
明
朱元璋…朱元璋脸色涨成猪肝色,没有哪个帝王喜欢听到朝廷末年的消息。
但他能怎么办?
骂后人?还是钻进天幕到明末揍后世子孙一顿?
朱元璋怒冲冲地在心里埋怨:“原以为后人是个好的,谁知只谈明末不讲因由,还不如别提他大明!”
明初立天下人就知明末,岂不是说明他老朱不配为天子?
就很气,但又控制不了天幕,朱元璋只能独自生闷气。
【可惜在大势之下天数茫茫不可逃,柳敬亭亲身经历破家失国之事后,心境沧桑离苦积郁难以排出,所以他的讲评书风格有:‘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之风。
换句话讲就是:柳敬亭经过各种波折后,让评书技艺达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圆满大成】
天幕轻叹:【柳敬亭因国变流离于江湖,与当时士大夫无骨力举动相比,他貌丑心豪有任侠之风,颇似汉朝大将樊哙重义而轻生。
所以柳敬亭不仅受民间喜爱,也受文人推崇,吴伟业特作柳敬亭传以纪,冒辟疆写赠柳敬亭诗念他胆气。
用现在的话讲:他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艺术家!】
正在伏案批阅政务的朱棣抬头,眼里冒火:朕就知道那些士大夫不是个好的!
依后人之意,难道明亡是因士大夫卖国?
难怪先皇要磨刀霍霍砍向他们,他也砍!
【事实上在国难危机之际,位卑未敢忘忧国者从不缺少。
如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亲睹宋朝覆灭,被迫随元人北上,历经沧桑复归家土,但故国早已不复。
只能哀吟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
又如大唐安史之乱后的李龟年,流落江南成为白发梨园,在湘中宴会上唱出王维的‘伊州歌’,以念故主,令满座宾客泪流满面,湿尽衣衫】
唐
正闭目养神的李隆基猛地睁开眼,忍不住为自己叫屈:“朕才入开元两年,后人为何屡屡提及安史之乱?”
唐玄宗做出的安史之乱跟现在的李隆基有何关系?
他烦躁地一挥手,案上的笔墨摔在地上跌成碎块。
吓得原本想要称贺的侍从尽皆下跪,祈愿自己不被牵连。
【这位梨园弟子乐诣颇深,被称为唐代乐圣。
但他不是梨园祖师,祖师是大唐头头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