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从什么角度下刀,用多大的力,刀头又如何旋转等等。
考虑到的还有定位,力的反馈,各种数据十分复杂。
这被称之为“滤波算法”的部分,就像大数据训练一样,是需要有无数数据作为支撑的。
江远个人制造,又不是机床生产厂商,也没有长期积累的算法。
所以他打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
就是尽可能的完善硬件,使其能达到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精度。
到时候配合上华龙本身的算法,就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华龙最好的机床精度维持在0。005mm,算法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差的是机床本身的硬件,达不到国际顶尖的制造水平。
而江远拥有的,是无人能比,甚至机器都比不上的顶级手工活。
普通的部件打磨,根本用不了五天。
之所以这么久,是他将每一个零部件,都加工打磨到了极致。
精细程度,是连工业加工都比不了的。
现在这些经过他仔细加工的零件组合到了一起,就该是检验最终效果的时候了。
只要精度能超过寻常机器,就证明他的想法可行。
只要投入资源重新制造一番,舍弃螺丝采用一体浇铸,就可以达到华龙订单的要求!
阿里插好电,机床上的指示灯亮起。
这表示已经可以启动了。
万众瞩目之下,江远抬手按下机床一侧的按钮。
“咔哒!”
清脆的声音响起,机床启动了。
“哐当!哐当!哐哐哐哐……”
电机开始运行后,一阵齿轮碰撞的声音响起。
这是低精度机床启动都会有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都不意外。
但只运行了一会儿后,这声音竟然逐渐小了起来。
慢慢的,机床运行到稳定状态。
异响声也变得极小,到了几乎要消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