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有什么恩怨需要了断,大可向官府申请见证裁决,武夫上擂台,修士往郊外斗法。
不过,现下安北国最受人关注,也是最热闹的大事,不是龙虎入法,而是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
此次科举,只分为三级,县试童生、郡试秀才、安都举人。
伯国的体量养不起真君,同样也养不起太多进士,而且在周柏几番搜罗后,三郡的进士之才早已入朝为官。
安北国的科举,并未对历代流传下来的模式有过多改动,都是文气和气运并举。
真有才华者,以文名第一,便可越过气运限制,强行取中。
这样少数的气运亏空,朝廷也能供得上,不至于影响整个体制的气运流转。
气运强盛者,可以反哺体制,更关键是,他们未来的路途,大概率要比气运薄弱者走得顺畅,走得更远。
从一个朝廷,一个体制的长远角度看,加入气运筛选一关,是非常合理的,科举始终是一个限额的选拔性考试。
前两级考试在周柏回归后,已经由地方陆续完成,全国三郡十八县一特区,共取中五百五十名童生,一百名秀才。
这个录取人数相较于大旭,曾经给予三郡的名额,是偏多的,算是周柏给愿意入仕读书人的恩典。
在乱世,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很多家族都不愿意子弟出仕,免得等另一个统治者上台,牵连家族。
眼下愿意参与安北国科举的,心里肯定是认同周柏这个君主,他们相信安北国的未来。
所以即使增加名额,气运支出会大增,周柏也愿意多录取一些志同道合之人。
本来就是一切从简,说一声恩科也不为过,按道理三级考试怎么也不会在一个月内考完。
二月二日,本次科举的最后一级举人试,于国都安都城举办,由礼部尚书印慕亲自担任主考。
一百名新秀才参加举人试,另有一百二十三名前朝秀才也获得考试资格,总计二百二十三人参考。
这次举人试,诗词分数占比下调,策论和道经占据最大比重。
策论考实务治国,道经则侧重于入道修炼方面。
如今在周柏的气运控制下,哪怕中枢重臣也能再度重启修行,更何况这些预备役官员。
在未称王之前,进士一级的考试不会设立,是以举人名位便要开启道途。
这些新科举人,就将是未来周柏建立运朝的根基,他们是先驱,第一批修士官员。
根据考试题目的题量和难度,连带着九天六夜的考试时间,也被缩减至三天。
二月五日,安都城新扩建的贡院中,二百二十三名秀才正在紧锣密鼓的埋头作答。
今天是最后一场,也是相对来说最难的一场,道经科。
很多秀才一看题就都有些懵了,前面策论务实也就算了,这是国君自上而下带起的风气。
可现在道经科的题目,也是一派务实风,不考晦涩偏僻的经义解读,而重点考察修行常识,以及如何入道凝法的基本功。
贡院中心,一座摘星高楼上,可以非常清晰地洞察所有考生的一举一动。
这就是仿照神京贡院设置的明远楼,一般由法力强横的高阶道官坐镇,如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意操控法阵应对。
贡院中的考生乃至考官们,都只以为明远楼上是黎元或者枯春散人。
但实际上,除开阴神境的枯春散人外,还有周柏及另外两位陌生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