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海右将军忠于朝廷,驱使守军竭力防守,可并不能逆转战局。
“炎龙骑兵大将高虎,一杆银枪无敌于世,以离体枪芒轰穿城门?”
“默默无闻的禁卫统领屈志,亲自擒杀拼死一搏的海右将军,亲卫亲眼见证其一人独战百名真鞑勇士?”
老王僧格看着陆续送回来的情报,只以为前线军将和哨探都疯了。
他年轻时被尊为鞑靼第一巴图鲁,武力强横,与大炎作战时,多有斩将夺旗之举,令敢战的大炎边军都望而生畏。
即便如此,僧格也认为自己是肉体凡胎,披着甲胄,一对十余便是超常发挥。
你现在告诉我,徒手攀附城墙,枪芒,以一敌百,他实在无法接受,全是武圣在世?
可这是经过确认多次的军报,无法作假。
猛然间,僧格想起了十年前,鞑靼退出南方的原因。
汉人反对剃发易服,举国暴动,需要分兵镇压,这是主要原因不错。
但他还记得另一个重要原因,接连数万真鞑战死于南方,额尔克送回的离谱战报,居然说战胜他们的是一支武力超凡的炎军。
当时坐镇京畿,不可一世的僧格,只认为是额尔克在寻找理由,再强的军队,也不会超出鞑靼铁骑的范畴。
如今看来,光武帝是一直有这样的底牌,而他依旧隐忍了十年,何其可怖。
僧格只觉莫名震恐,难怪此次大炎北伐,没有像之前的南朝一般,分兵多路。
他有无敌强军,自一路来,光明正大,堂堂皇皇,你又如何阻挡。
凭借敏锐的军事嗅觉,僧格下令全军止步海右边界,同时向鞑皇密信上奏。
信中首先请求继续派遣援军,十万铁骑还不够。
再就是建议朝廷立即迁都,最好是直接退往关外,趁着他还能拖住一段时间。
如果能带走京畿的大量人口,还有十数年在大炎掠夺的财富,于白山黑水的主场,或许还能延续国祚。
前者求援还好说,鞑皇还认为这是僧格的稳重之举,毕竟大炎此次来势汹汹,一着不慎便有亡国之危。
而后面的迁都之议,却是直接刺激到年迈的鞑皇,至于吗?!
可作为一个王朝的最高执掌者,在他不想装睡时,就真的是睡不着。
天灾人祸,吏治腐败,民间怨怼,国库空虚……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他们内部出了问题,赖以立足中原,以小族凌大族的军事武力已经土崩瓦解。
真鞑兵、汉旗兵作为特权阶级,不堪一用,绿营兵这几年下来早已沦为兵痞,也没多大战力。
僧格能带走十万“铁骑”,得益于去年从关外跑来的数万名”穷亲戚“,另外还榨干了所有王公贵族的私兵,里面多是奴才,少有真鞑本族。
国都还有十数万大军,可其中除了部分亲军还有战力,其余都不过是绣花枕头。
在得到几名汉人心腹的分析后,鞑皇定下迁都之议,同时将各省赶来的绿营兵一起调往前线,听从僧格使用。
七月十三日,鞑皇下令迁都,优质人口和大量财富开始向关外转移。
反正朝廷和皇帝会慢些走,如果僧格能胜,迁都就变成经营龙兴之地罢了。
而这时周柏仍未出海右,娄晋鹏率领三万精骑止步京畿之外,十万铁骑的威慑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