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无边大洋中的鲸鱼,也难逃捕获,其鱼油也就是如今考场所用灯油,燃之长明。
只能说,为多留下一些人才,大旭朝廷在各个细节都下足了功夫。
周柏现在有种直觉,今年二甲一甲说不好,三甲肯定要扩招。
喝水,上厕所,研磨新的墨锭。
休息一刻钟后,凭借过人的灵魂本质,周柏神思清明,便立马动笔写下一题。
治国之道。
这一题发挥的空间就大得多,因此周柏准备全力写出一篇青文。
刚才第一题,他可是察觉到好几处有青气波动,这是超出他甚多者。
治国之道,他除了在前世今生有过实践思考,更是在龙宫画卷中知行合一。
要读书积累时,他潜心钻研;要实践证明时,他当过郡守、刺史、乃至宰辅的幕僚,行万里路可不是白走。
有听从他建议,并且施政取得极大成效的,也有如方郡郡守那般不听劝告,结果导致辖区遭受洪灾,沦为万民唾骂的罪官。
治国,治什么国,首先要把视角打开,站在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阐述治国之道。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皆其功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筦弦之声未衰也。
开篇周柏写得其实不是很特别,以仁义礼乐来治大国,这是大部分有识之士的看法。
以中庸论点开篇,虽然文句很是精炼优美,但文气却只显出金色,连赤金都够不上。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教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随后点明教化是万古所重,同时契合天庭和朝廷之心,因此文气大涨。
一缕缕赤金之气浮出纸面,甚至有一丝丝淡青在文字间穿来穿去,这是青文之基。
接下来就要看周柏怎么收尾,收的好那就是青文,收的不好,只能算是金青。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1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
四海之内,闻圣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规范君主自己,规范朝廷大政方针,规范百官的执政行为,最后规范万民的道德标准。
而这一切规范的背后核心,就是周柏要表达的正王道。
仁义礼乐,教化,正王道,它们合一就是周柏策论答出的治国之道。
治大国当行堂堂王道!
极淡的青气开始转浓,最后青色覆盖金色,染透纸面。
可惜无论周柏再怎样看这篇策论,也没有地方可以修改精进,只能坐视青气被镇压于文章之中。
没有冲破镇运封锁,没有异象,这篇青文自是不能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