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缨道:“陛下信任他。冼敬,陛下反而有顾忌。”
陈萌自我解嘲般地道:“其实,鲁太常也不错。要不就是姚臻,多少年的吏部尚书了……”
祝缨道:“最累的是窦相公。”
“郑七什么时候回来啊?!”陈萌怀念起了郑熹。
祝缨道:“这个时候纵然是有能人,也是不想在陛下面前冒头的。你我,还是安静些的好。”很多人都在等一个“明君”,但是祝缨知道,明君不会有了。
“只盼太子能够清明。”
两人叹息一回,各自分开,他们都还有事要忙。
从城外回来之后,祝缨就不得闲了。秋收既然已经开始,那便离刺史进京不远了。
祝缨除了准备户部的事情,还要准备她自己的事情——不少做官的南士,都会趁这个机会来拜访她。她在犹豫,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做一件事情。
这件事在她面前放了有一阵子了,要做,就得抓紧,得在刺史们都在京城的时候提出来。
她正思考着时机,项乐带着项渔一路冲到了她的面前,当地一跪:“大人!”
胡师姐一个没拦住,惊讶地看着这叔侄俩哭倒在书房的门槛上。
祝缨站起身来,问道:“怎么了?”
项乐哭道:“大人,家母亡故了!”
祝缨道:“消息确切么?”
“是,大哥写信来的。我、我……”
祝缨道:“莫急,一样一样来。先把手上的事务暂移给单明宝,再丁忧。为你母亲请个追赠……”
单明宝也是个南人,不是梧州人,早年自己谋了个小官,后来遇到了赵苏得到引见,只能算半个老乡。
项乐一一答应了。
祝缨道:“阿渔孝期一年,明年这个时候,如果你大哥放心,就让他自己过来找我。我再安排他。”
叔侄俩担心的,一是项老娘的丧事,二就是项渔的前途,听了这句话,一齐拜倒。
祝缨道:“好了,去吧。”
两日后,项乐将手上事务交割完毕,带上项渔和几个伙计,一路快马南下。
项乐与项渔在祝缨面前是承担了一些事务的,他们一走,祝缨除了户部,还有府中的事务要安排。
祝彪等四个人被她安排进了户部做了书吏,祝缨在皇城里又有了真正的“贴身”心腹。
如此一来,家中他们的一些职位又需要有人填补。
祝缨让祝银等人先兼管家中,等今年别业派了人过来,再作调派。
接着,祝缨又唤来林风:“你愿不愿意去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