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你来我往,都说得滴水不漏,祝缨并不向他问那个侄女儿的事儿,赵沣也不向祝缨提及那个姑娘。寒暄数语,祝缨对赵苏说:“放假了就玩儿,别玩过头了就行。”
赵苏也恭敬地说:“是。”
祝缨道:“你这官话说得不错了。”
赵苏道:“偶遇到江娘子,教导了一些,委实有用。”
祝缨问道:“你的同学们,学得如何?”
赵苏犹豫了一下,道:“呃,在本县算好的。”
祝缨微笑了一下。赵苏又趁机向祝缨借几本书籍:“本县书籍原也不多,家父家祖虽搜罗了一些,也难与书香世家相比。虽有心往州、府去寻觅,苦无门路,纵拿着钱去也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书。还望大人能赐几本书籍,晚生回去抄录,必按时归还,不敢有污损之处。”
祝缨问道:“想看什么书?”
赵苏道:“不拘什么,还请大人指点。”
祝缨道:“你给我出的这个题目可大了,你们父子商议好了?”
赵沣也忙说:“请大人指教。”
“我是明法科出来的,你们还要问我吗?”
赵苏毫不犹豫地说:“请大人赐教。”
祝缨伸出三个指头,道:“不扯那些大道理,就说最实在的,世人读书三个用:有用、治学、做官。你要哪个?”
赵苏不说话,赵沣要说话,祝缨对他摆了摆手。祝缨问赵苏道:“是为了治学吗?”
赵苏摇了摇头。
祝缨问道:“是有用吗?”
赵苏用力点了点头,赵沣发出一声“嗐”。祝缨问道:“做官吗?”
赵苏犹豫了一下,也点了点头。
祝缨道:“唔,那我知道了。我会为你好好筹划的。”
赵沣比儿子还要积极,从椅子站了起来,把儿子也给薅了起来,长揖道:“谢过大人。”
祝缨道:“互相成就,何必言谢?坐。”
两人又不咸不淡地扯上两句,都觉得差不多了,一个告辞,一个也不强留。
————————
赵沣父子离开之后,祝缨看看也到了午饭的时候,起身往后面去。
祝家一家四口坐在桌前,祝缨问道:“祁小娘子跟祁泰一处吃了?”
到了福禄县之后,祝家饭桌上的人就不太固定,有时候也跟祁家父女一块儿吃,有时候张仙姑就留祁小娘子下来吃。
花姐道:“嗯,他们家里说也要收拾点儿过年的年货。小祁说,她爹不大会与人说话,自己在家喝酒也得整治些小菜、干果之类。做好饭,她就弄那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