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多山,但并非所有山石都适宜建桥,城北的石灰矿表层石料尚可一用,但深层的石灰岩质地疏松,遇水易蚀,显然不合要求。
经过工部匠人多日勘察,最终在城南二十里处的斗石山脉找到了优质石材,那里的青石质地密实,色泽沉郁,耐压抗蚀,是建桥的上佳之选。
于是,越州的作奸犯科者被分为两批:一批前往城北开采石灰,用于建筑粘合;另一批则发往南山开采石料。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百姓自愿报名采石,其中尤以新城西区的瑾州难民最为踊跃——官府不仅提供食宿,还发放工钱,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累点辛苦点能过个好年才是最要紧的。
越州的冬日因此显得格外火热,斗石山中锤凿之声不绝于耳,石料一块块被开采出来,由牛车缓缓运往河岸。
河岸工地上升起袅袅炊烟,那是为工人们准备伙食的临时灶台,尽管天寒地冻,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与此同时,林氏的三大皂业作坊也已建成投产。
这三个作坊分别负责原料处理、皂体制制和成品包装,形成了完整的流水线,每个作坊虽然只有八九名工人,但这二三十个岗位却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
女工们尤其珍惜这份工作,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油脂、碱水和香料变成一块块清香扑鼻的香皂,再用陶盒仔细包装,打上林氏的标记。
冬至过后,越州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就在这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春丫给林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酱料作坊的首批酱料已经成熟可以开缸了!选择在最寒冷的日子开缸,是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酱料变质或招引虫蚁。
酱料作坊内,浓郁醇厚的酱香几乎凝成实质,让人闻之沉醉。
数十口大缸整齐排列,每口缸都贴着红纸,标注着制作日期和配料比例,作坊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掀开缸盖,用特制的长柄勺舀出深褐色的酱料,那色泽油亮,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
陶器作坊为此加班加点烧制了特制的酱料坛子,这些坛子形制古朴,坛身绘有越州山水图案,坛口用油纸和荷叶层层密封,既保持了酱料的醇香,又显得精美大方。
林暖亲自品尝了新出的酱料,那咸鲜中带着微甜的口感让她眼前一亮:“味道极好!若是推广出去,定能成为越州又一名产。”
春丫笑道:“还是阿暖厉害!这有了酱料,以后咱的食物就更好吃了!也不用这会抠抠搜搜不敢放多。哈哈!”
“春丫姐,你也笑话我!回头通知包装作坊,每坛酱料都要附上一张简介,让食客知其所以然。”林暖吩咐道,“首批酱料还是先供应,若反响良好,再考虑外销。”
时近岁末,越州处处洋溢着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息。
建桥工地上,第一批石料已经开始垒砌桥基;皂业作坊中,新一批香皂正在定型风干;酱料作坊里,工人们正忙着将酱料分装封坛。
这座小城在冬日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准备迎接崭新的春天。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没有人停下奋斗的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步努力都在为越州的明天添砖加瓦,每一次尝试都在为美好的生活创造可能。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江南各处景致都不相同,作为江南东道的核心城临安城内,土势力和朝廷派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卢清哲倒是安然淡定,现在暂时两派还是暗中试探,但氛围也是剑拔弩张。那些原本朝廷现在的土势力更是举步维艰,朝廷要打压,土势力又不信任,可谓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