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组装各种各样的大型机械。
小到机器狗,大到先驱者级陆地驱逐舰,再到仍然还处于研制过程中的半成品天谴级陆地巡洋舰。
甚至还有如同一座移动堡垒的基地车。
都可以在这些车间之中,进行组装和改造。
它们的出现。
让位于地下7层的超级工厂,彻底转职成了零部件的生产端。
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体产量。
而在这种情况下。
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再等几个小时的时间。
等到所有组装车间的设备,全部安装就绪。
苏武就能拥有同时组装上百架六代战机的能力。
并且除此以外。
还可以同步展开制造雪地运输车,陆地战舰,机器人和其它飞行器等等一系列的生产任务。
而这其中,如青空级运输无人机这种构造相当简单的运输工具。
哪怕是采用了抗低温材料的改良版。
成本稍微有点增加。
每天照样能轻松生产上千架出来。
至于苏武为什么非要将青空级运输无人机的数量,给扩充到上万的规模。
其实也很好理解。
首先是便宜。
一架青空级运输无人机的材料成本,仅有雪地运输车的几分之一。
苏武可以毫无顾忌的将其大批量的制造出来,而不用担心会因此影响到其它生产计划。
其次是它的运输量小和航程高。
运输量小也有小的好处。
如通讯信号塔附近的岗哨要塞。
使用六代战机和双翼直升机运输物资,多少有点浪费。
它们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物资额度。
而青空级运输无人机600kg的载重则刚刚好。
并且以后随着苏武在整个东洲,控制越来越多的避难所和矿场。
构筑成一个庞大而密集的节点网络。
就更加需要有这种廉价的空中运输工具,来维持彼此之间的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