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许女子读书科举,从开国伊始亦有一百八十年光景。
不过女子读书不易,世人偏见尚存,百多年来,能稳坐朝堂,青史留名的女性能臣不足十人。
当朝景华琰登基后,于元徽元年行科举,当年的二甲传胪便是一名女书生。
还是一名很年轻的女书生,她金榜题名时不过二十有二。
此事在朝野上下都掀起一波风浪,坊间百姓也口口相传,自此之后,各大书院求学的女子人数翻倍。
阮含璋自然知道此事。
但她一日未曾在白鹿书院读书,她所知晓的事情,皆是阮含璋本人口述后由廖夫人告知,她根本就没见过这位文采出众的师姐。
阮含璋垂下眼眸,脸上笑意浅淡些许,有些话,说多了是错,说少了也是错。
她轻轻叹了口气:“妾年少时自然也向往匡扶国祚,为国尽忠。”
“奈何……”
奈何入宫为妃,无法报效家国。
这般意犹未尽,引人遐想。
景华琰深深睨了她一眼,片刻后却笑着轻轻摇头。
入宫一月有余,阮含璋见了太多宫里人,上至太妃、妃嫔、王爷、公主,下至姑姑、太监、宫女、黄门,人人都在这一方宫墙里生活,抬头是一样的窄天,脚下是巴掌大的青石板路。
他们都活在身份、地位和规矩里。
唯独景华琰不一样。
他放松肆意,他轻松写意,他似乎活得随心所欲。
尤其他那双眼,每每看向人时,总让人被其眼眸深处的无边苍穹所吸引。
在他眼中,存于心中,另有一片广阔天地。
阮含璋见过太多人,学过许多事,在逸香阁里,他们所学所见可比闺阁千金要多数倍。
年及二九年华,景华琰是她唯一看不懂的人。
并不因为他是皇帝,只因他这个人,规矩体统在他身上全数不见。
昨日侍寝时,阮含璋便隐约有所察觉,今日再见他便彻底定了心神。
冥冥之中,她看着景华琰满含笑意的那双眼,莫名笃定他不会揭发她。
当玩物也好,做小宠也罢,最好的就是成为景华琰手里的一把刀,怎不是为国尽忠呢?
只要能达到目的,阮含璋全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