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社长,我三番四次打断您的话,可合约必须快一点,当前不知道有多少出版社,还有出版公司挥舞着钞票。”萧经理作为销售经理,有些事就太清楚了。
任何出版公司,只要傍上顾陆一本书,都能瞬间出头,这也是很多出版公司疯狂的原因,萧经理催促着社长快些行动。
出版公司和出版社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当前版号不好拿,公司就要买出版社的版号。比如你瞧见磨铁和川省文艺出版社,就这状态。
二十多分钟后,他从社长办公室离开,行动风风火火。
并且萧经理在自己办公室里,打开电脑桌面上一个叫做《策划方案》的文件夹。
这文件夹中有他写的各类方案,按照创建时间排序,最早的文件是“个人品牌打造-书籍顾陆”。
已是四年前创建的了,当时他刚当上销售经理,意气风发,想着可以和久负盛名的天才作家顾陆合作。
他甚至觉得上任经理不干人事,《昨日公园》这么好的短篇集,居然只卖出这么一点?
结果——顾陆停笔了好几年。
是的,萧经理对顾陆有抵触,有点“由爱生恨”的味道。
同样萧经理预料得非常准确,读客文化、果麦、磨铁图书彻底疯狂了,都想签下顾陆下本书。
再看看读者们,对此新闻的反应。
“六十万册……国内只有二十多万?请原谅我说只有,因为感觉就顾陆的名气,这销量还好。”
“光是顾陆这名字,值十五万册不过分吧?”
“只看过一点小王子,没看过其他的,但花了不少钱。前不久小王子限量吧唧,我足足来了五十抽啊,五十抽都没出,顾陆你还我钱(爬行)……”
“这是多看不起顾陆?六十万很值得奇怪吗?给我买,冲到一百万。”
等等言论。
好消息:在大众认识中,顾陆取得这成绩是应该的。
坏消息:起哄的网友基本不会去买书……
但国内还从来没有哪位作家,出道以来持续保持如此夸张的曝光度,以及每部作品都畅销。
第一波由销量带来的宣传持续进行中,顾陆也接受了《人物》杂志的专访邀请。
采访地点就在顾陆家,因为对方想拍摄作家的创作地点。
顾陆知道的是,自己这次露脸大了,不知道的是,郭大法已在准备的第二波宣传。
宣传书籍是出版社的事儿,但对版权代理人来说,书籍销量越高,版权越好卖。
故此顺手的事儿,郭大法本身在给《四大名捕》寻找一个好买主。
“收拾得差不多了吧?”家里要来外人,还是得收拾一番。
“书房……”顾陆看着整齐的书房,是不是要弄得凌乱一点?
算了,顾陆放弃了这行为,等着记者上门。
人物杂志的记者是今年二十七岁左右,姓原,但他脸方方的,可一点也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