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谈话间,肉体世界寒风呼呼吹,但精神世界却有一股暖流降临。
恰好迪博是在最近两天任职文化与通讯部的。
恰好有记者提问询问了:“迪博先生,请问最近市面上非常畅销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又名《给迪博书》。请问是同名同姓,还是?”
迪博面对记者流露出一副非常苦恼的摸样,末了表示是没办法才透露。
出色的情绪转变可以简单的用两个字形容“哎?唉!”
“《谁动了我的奶酪》译者叫wangxian(王闲),这是我的中文名。本来不想透露的,但……上任第一天可不能说谎,欺骗民众。”
不能说谎,但可以飙戏。
“这本作品是我在华夏的好友,如柏辽兹般的天才顾陆,专门为我写的一本作品。”迪博说。
紧接着说了更详细的版本,“我在华夏时就非常关注国内情况,我也时刻想为民众尽一份力。顾和我是至交好友,在得知此事后,特意创作了它,对我进行鼓励。我看完了备受鼓舞,就进行了翻译,让国家更多的,身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看到。”
“它非常有用,法兰西必胜,我们能战胜任何困难!”迪博挥舞着书本,“我,迪博·彭庞,文化与通讯部第一部长,在此表示,将永远和民众站在一起。”
现场先是捧哏的水军,跟着欢呼“法兰西必胜”,随即,被感染的路人也加入。
这段发言,和火上浇油差不多。
更多的失意者、失败者、孤独者、边缘人群购买此书。
顾陆之名就伴随着书籍远扬法兰西。准确来说,一夜天才已让他扬名,此次更彻底。估计用不上多久,姚小驹就能收到要引入作品的邀请了。
“重振希望运动成功”获益最大的是迪博,才刚上任就取得了巨大的功绩。
《环球时报》驻巴黎记者小详,看见了法兰西《世界报》的头版头条,首个反应——
“现在连世界报也开始搞抽象了?”小详的样子困惑。
“迪博的鼓舞,翻译作品让法兰西充满希望”
主标题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副标题:“顾陆为鼓励朋友的作品,鼓励了所有法国人,属于每个法国人的《给迪博书》。”
“gulu,就是顾陆,推翻巴士底狱纪念日时,这名字也短暂的出现了。”小详接着看,本以为是搞抽象,没曾想内容比现实内容更夸张。
一个华夏人让法兰西重新伟大……哦不对是备受鼓舞,哪怕有理有据,小详也要出门查看消息的真假。
到达书店,那黄色封皮的书籍格外惹人注目。
确确实实都是法国人在购买,并非是在法华人。
小详观察了很久,也利用报社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几个买书人。
“听朋友推荐,来购买的”“我有个朋友看完之后没什么感觉”“听说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等等。
也没那些报纸说得那么神奇。
紧接着小详又在推特上查看相应的关键词,互联网都是在分享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勇气。如果只看互联网,好像大部分法兰西人都被《给迪博书》鼓舞了。好熟悉的新闻统计手段,底层失语,互联网的小部分代表整个国家的大部分。
“这样下去,这本书会成为国外的《狼道》《断舍离》啊。”这两本书是最常见的实体书,只要有一个小书柜的家庭,基本都能瞧见。
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华夏作家的作品在海外收获如此的高人气。小详肯定是选择最受欢迎的真相,脑中草拟稿件的题目《凭什么是顾陆!》。正巧身为驻法的记者,他也知道一点小道消息,过两天文化与通讯部就要颁发给顾陆,艺术及文学司令勋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