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究主题,要么是获得什么大奖,要么是某一个作家群体。没获奖还单独出列,除非是百年后。
康主编是编辑部老大没错,可也没办法强行推动主题。限制他的是人民文学这么多年来的规则。
办公室里来了另一人,喊了一声“主编,”康主编点头,继续思考自己的问题。
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康主编突然回神,办公室还有人不说话。这叫一声就不说话的习惯,好熟悉……
抬头一看,果然有是副主编刘勇。
“什么事?”康主编语气中带着点不耐烦的询问。
“我有一个好办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刘勇没头没脑的说。
“好方法,什么好方法?”康主编问。
刘勇说,“前几天我们去作协参加研讨会,和陈教授聊了聊。康主编当时说一定要给顾陆老师做一个主题专访,这方面我有一个好方法。”
“哦?”康主编洗耳恭听。
“前不久我们不是才开了个主题,新浪潮作家观察吗?”刘勇说,“顾陆老师难道不新浪潮吗?”
新肯定是新的,但再来一次重复的主题,是否不妥,康主编没出言反驳,而是听着副主编把话说完。
“是这样的,我认为可以再开一期新浪潮作家扛鼎人的观察。”刘勇说出了他的办法。
新浪潮就是90后作家,扛鼎人——康主编想了想,至少绝大部分人不会对顾陆带上这称呼有意见。比如说他就是赞同的。
“很好,”康主编点头,“我们也是沿用央媒的评价,剩下的就是采访陈教授了。关于一些重要问题。”
没什么问题,只是刘勇说,“主编我们要不要知会顾陆老师一声。”
“我们给曹文轩老师做主题专访,有知会吗?”康主编反问。
倒没有,可这就有点诡辩了吧。毕竟曹文轩老师的主题,对身世信息一笔带过,大多数内容还是研究的作品。比如研究曹为什么可以成为第一位获得童话作品最高奖项的作家。
“也是,都是为了让顾陆老师的创作过程让更多人知道,也促进对顾陆老师作品的理解。”刘勇也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回应。
《人民文学》编辑部准备着。
这两人是为了杂志销量?有那么一点。给顾陆抱不平?也有那么一点。反正思绪是很复杂的,所以某位哲学家说得很对,人的复杂取决于思想的复杂。
同样做着准备的,还有浙外。
当前浙外已放暑假,所以举办文化节的空间完全不用担心。
硕大的校园,朱红有偏向橙色的砖瓦。浙外的教学楼都铺上这样的砖瓦,远远看去,有些梦回十几年前中小学的味道。
但夸张的绿植,以及学校周围的高楼大厦,航拍之下的浙外像是绿地用橙色线条分割。
华夏学生队伍领队浙外学生费海说着,“都安排好了吗?安排好了,再检查一遍,等会我再让杨星老师再来看看。”
虽说参加交流的浙外学生只有十几名,但浙外的志愿者却有上百个。
上百个也不多,今天有各国的报社记者在场,还有钱塘领导会到场。
“杨老师,你再去看一遍设施吧。”费海找到浙外队伍指导老师杨星。
“……费海同学,舞台设施,还有这些东西我已经检查了一遍。”杨星忙活了一圈才刚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