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直接的反应是什么呢?现实的反馈也非常明显。
搞一件现实的事情来说,钢城实验校里。
钢实是很有趣的一所初中。
你要说师资力量,也比不上顾陆就读的三十七中初中部。
但钢实却是渡口区唯一一个可以保送学生直升大学的初中。
所以很难给这学校找个定位。
“张洪你真的碉堡了!”
初三的张洪一走进学校,班上全部同学都轰动了。
他往下看了看,“你骗人,明明没有爆。”
“?”同学一时没反应过来。
再想问什么事,班主任就来了。班级里瞬间就老实了。
“张洪,现在去校长办公室一趟。”班主任说。
校长办公室?一个学生去干什么,张洪非常懵逼,且有点害怕。
“放心,是好事,你的文章上《少年》了是不是?”班主任问。
“没错。”张洪点头。
“那就对了,”班主任说,“据调查,你是《少年》首刊里唯一的初中生,校长是想夸奖你。”
虽然张洪也觉得自己很牛逼,但动静这么大吗?连校长都惊动了。
“我要带上校刊吗?”张洪小心翼翼的问。
“你有《少年》?”班主任愣住。
这什么话,张洪点头,“过稿了,就寄给我了一本。”
“带上带上,必须带上。”班主任感叹班上孩子的幸运。
《少年》首刊只印了一千多册。
刊物社事先谈好的雾都高中们,就分走了七百多册。
剩下的伴随着互联网的轰动,早就被“瓜分”,许多外省的高中校领导是托关系找人脉的弄一本。
伱要问外省的高中拿《少年》作甚?原因很简单,因为八中校刊事件,要被国家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当标杆了。
高中不跟着国家走,那跟着谁走?因此必须找一本原刊来学习。
好比钢实的校长就想搞一本,可根本弄不到。
张洪跟随着班主任离开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让他感觉自己到达了巅峰。好的,《少年》的含金量,在此刻被具现化。
除此之外,被具现化的还有常校长的仕途。
“好好好,没问题。要十本《少年》……我尽量,尽量。这也没办法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