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加入了学生会了吗?”
“没有,高中的学生会太——太儿戏了,所以我想等到上大学再说。”
两人聊着,陈娜送顾陆来到车站……
从翠园站到嘉福苑有十七公里,而从雾都到冰城有三千多公里,远在冰城之外,也有件和顾陆相关的事。
“老爸,伱为什么不帮我出个短篇集呢?明明我的文章全部达到了刊登水平。”汪半不服气。
他的家长是新青年出版社的副社长,而自己连出书都难,说得过去吗?
“你的作品确实有刊登水平,”汪社长不徐不疾,“那么你出短篇集是为了什么?”
这话问的,出短篇集肯定是为了出书啊!汪半不理解的望着自己父亲。
“我们家不缺这三瓜两枣,所以也不用你出书挣钱。”汪社长说,“那么发表短篇集,一是为了对自己写作进行一个总结,二是对自身很满意的短篇进行归纳,你属于哪一种?”
“呃……”汪半一时语塞,他总不能说,大学刚毕业,想出版一本书充充脸面吧?
“如果连为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过是制造新的实体垃圾。”汪社长说。
沉思几分钟,也找不到理由反驳。汪半就说,“我觉得,我对我挑选的短篇就挺满意的。”
“这样?”汪社长举着手里的《昨日公园》,道:“这本是顾陆所写的短篇集初稿,顾陆,你知道吧?”
“不知道。”汪半摇头。
汪社长提醒,“《小王子》那个顾陆。”
“哦哦我知道了,就是前段时间宣传得神乎其技的童话,我还看了,挺不错。”汪半马上回过神。
书比人出名。
“他就十六岁,还是高一学生,如果你的作品合集,能超过他的短篇合集,我就给你出书,怎么样?”汪社长挖坑。
就这十二个故事的精彩程度,汪社长认为可以排在近五年,国内出版短篇集的前五。
有这么好心?知父莫若子,汪半可知道自家老爹是属莲藕的,全是心眼。
汪半问,“这昨日什么公园,真是顾陆一个人写的?别是和其他作者一起的精选本。”
“想什么,这就是顾陆的短篇集,当爹的还骗你?”汪社长说,“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二十五岁的汪半,有自己的工作,写作是兼职,但即便兼职,他已浸淫此道有十三年。
况且他家学渊源,爷爷也是出版业的大佬,汪半会怕一个高中生?
“不会害怕了吧,也对,顾陆是天才作家……”汪社长一副理所应当。
“什么话!什么话!”汪半马上说,“赌!为什么不赌。我只是担心文无第一,明明我写得比他好,你偏偏不承认怎么办?”
“让你张阿姨来评,如何?”汪社长说,“这公平吧?”
张阿姨,也就是张抗抗,东北著名作家,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最为有名的作品是《城市的标识》,入选过小学课文,文坛地位很高。
“那没问题。”汪半点头答应,“那把我的短篇集发给张阿姨看。”
“你还是自己先看看。”汪社长把《昨日公园》初稿递给汪半。
那汪半就看看,不过汪半脸上自信心很充足,拿着书本去其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