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日常养生饮食知识大全 > 第24章 夏天高温户外运动或者工作回来千万不要喝冰冻的饮料(第2页)

第24章 夏天高温户外运动或者工作回来千万不要喝冰冻的饮料(第2页)

在饮用冷饮后的短短30分钟内,咽部的温度会出现惊人的变化,可骤降10℃-12℃。别小看这看似不大的温度变化,它足以对我们身体的免疫屏障造成严重削弱。

首先,咽部的淋巴细胞活性会因为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其吞噬细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也随之减弱,使得我们的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攻击;其次,呼吸道黏膜纤毛的运动也会因为低温刺激而减缓,这些纤毛原本如同勤劳的清洁工,不断摆动以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和异物,而现在它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病原体清除效率显着降低;最后,鼻腔内的温度调节功能也会因为冷饮的刺激而失衡,从而更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让我们在夏天也饱受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困扰。

三、科学研究的警示数据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的有力武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曾进行过一项为期5年的急诊数据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在夏季因冷饮引发的胃肠道急症患者中,45岁以上的群体占比高达62%,这部分人群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胃肠道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较差,多表现为急性胃痉挛,疼痛发作时痛苦不堪;青少年群体占比也达到了28%,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健康意识,贪图一时的口感享受,而以腹痛腹泻等症状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更是有37%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压异常波动,给本就脆弱的心血管系统雪上加霜。

中国疾控中心在2023年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出了同样令人警醒的结论:高温作业后立即饮用冰镇饮料的人群,发生热射病的风险比正常饮水者高出3。2倍。这一数据充分表明,看似能快速降温的冰饮,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解暑作用,反而让身体的散热机制陷入了紊乱,大大增加了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几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四、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共鸣

在养生领域,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研究往往能不谋而合。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早有警示:“夏三月,此谓蕃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句话深刻地强调了夏季是阳气外发、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我们的身体也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让体内的阳气得以顺畅宣泄。此时,切忌用寒凉之物损伤阳气,否则会打破身体的阴阳平衡,引发各种疾病。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指出:“夏月伏阴在内,胃中虚冷,故忌生冷”,这一观点精准地揭示了夏季脾胃虚寒的生理特点。在炎热的夏季,虽然外界温度很高,但人体的阳气浮越于外,而内里的脾胃则相对虚寒。此时若过度食用生冷食物,饮用冰饮,无疑是给脾胃“雪上加霜”,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

现代营养学同样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表明,人体对液体的吸收温度最佳区间为25℃-37℃。当饮品温度低于这个范围时,胃肠道就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将其加热至体温,这一过程无疑增加了胃肠道的代谢负担。就如同给电脑强行降温可能会导致硬件故障一样,过度冷却我们的身体,也会扰乱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夏日科学补水指南

(一)饮水时机的智慧

1。提前补水:在进行高温作业或户外运动前1小时,就应开始分次饮用300-500ml的常温温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补充充足的水分,增强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就像给即将远行的汽车加满油一样,为接下来的“战斗”储备能量。

2。过程补水:在高温作业或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每20-30分钟补充100-150ml的水分。千万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我们感到口渴时,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持续、少量地补水,能让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作业后补水:结束高温作业或运动后,不要立刻大量饮水,而是先休息15-30分钟,待身体稍微平静下来后,再饮用200ml左右的温水。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再继续适量补充水分。这样循序渐进的补水方式,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水分,避免因突然大量饮水给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

(二)饮品选择的学问

-最佳选择:淡盐水是高温环境下补水的绝佳选择之一,每升水中加入0。5-1克食盐,既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又能补充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去冰版的酸梅汤,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常温的绿豆汤同样是消暑佳品,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煮成汤后饮用,能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