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100条养生常识 > 第11章 气血不足怎么办(第2页)

第11章 气血不足怎么办(第2页)

三、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

(一)饮食调养

1。多吃补气血食物:

-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直接食用,或与桂圆、莲子、糯米等煮粥食用,如红枣桂圆粥。

-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与红枣、银耳炖汤,或直接食用桂圆干。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可炒熟后研末,加入粥、汤或糕点中食用,如黑芝麻糊。

-猪肝:富含铁等营养物质,有补肝明目、养血的作用。可与菠菜炒食,或做成猪肝汤。

-乌鸡: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可炖食,如乌鸡汤,加入黄芪、党参等药材,补气血效果更佳。

-当归:是常用的补血中药,可与羊肉一起炖煮,制成当归羊肉汤,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2。合理搭配食物: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例如,主食可选择糙米、全麦面包等粗粮,搭配各种豆类、薯类;蔬菜应多吃菠菜、胡萝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品种;水果可选择苹果、橙子、草莓等;肉类可适量摄入瘦肉、鱼肉、鸡肉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寒热搭配,避免过食生冷或燥热食物。

(二)中药调理

1。常用中药方剂: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

-归脾汤: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常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便血、皮下紫癜等。

-十全大补汤: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用黄芪、肉桂而成,其温补气血的作用更强,适用于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2。中药茶饮与药膳:

-黄芪红枣茶:将黄芪10克、红枣5颗洗净,用开水冲泡,焖10-15分钟后饮用,可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枸杞桂圆茶:取枸杞10克、桂圆肉5颗,用开水泡服,能滋补肝肾、养血安神。

-党参炖鸡:将党参15克、母鸡1只(约1000克)处理干净后,与党参一起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2-3小时,加盐调味后食用,可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三)经络穴位按摩

1。按摩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用拇指指腹按揉血海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血海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处,按摩此穴可促进气血生成,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症状。

2。揉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提高人体免疫力。

3。敲打胆经:胆经位于人体的侧面,从头部的瞳子髎穴开始,沿颈部、肩部、侧身、下肢外侧一直到足部的足窍阴穴。用手握空拳,从臀部开始,沿着胆经的循行路线,自上而下依次敲打,每次敲打10-15分钟,每天1-2次。敲打胆经可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吸收,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

(四)运动养生

1。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动静结合,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的调节,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脾胃功能,改善人体的气血状态。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动作连贯、呼吸自然,每天坚持练习30-60分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