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天赋下限,但上限基本是很难突破的。
如果陈景乐没有系统帮忙,同样如此。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追求并不高,并不打算在声乐这条路上功成名就。就单纯想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改进一下自己的唱歌水平。
起码不要再用大白嗓去唱歌,不要低声下不去,高音上不来。
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就不用心去学,该认真还是要认真的,至少要让自己达到该专业普通大学生水平。
只是相对纯理论学习,他更倾向于侧重实践。
毕竟他又不打算跨考音乐系研究生,深耕声乐这个领域。
视唱练耳跟乐理这些,简单涉猎就好。争取在不跑调的基础上,学会掌握歌曲的节奏、歌唱的技巧,以及情感投入。
陈景乐觉得,这三者的重要程度,应该是依次递增的。
有的人明明没什么专业唱功可言,但在唱某些歌曲时,却让听众产生共鸣,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俗称“全是感情没有技巧”“他没走调但是她走掉了”。
直至睡觉前,陈景乐都在研究学习声乐入门知识。
看了一个多小时教程,略有收获。
在系统的帮助下,算是成功入了门,至于具体到什么水平,不好说,不过理论这块,应该跨进大学生领域了。
至于实践,考虑到大晚上不宜扰民,他并没有放声高歌,只是简单跟着哼唱。
即便如此,同样能够感觉出学过跟没学过,确实不一样。
“果然先接触理论是对!”
专业的理论指导,总比自己瞎琢磨要好得多。
……
第二天,上午。
陈景乐在如期完成各种系统日程后,趁实践课期间,难得出门一趟。
又来到人民公园。
今天过来,说好听点是采风、做社会调查,说通俗点就是看戏、凑热闹。
上次来这边逛过一圈,除了有合唱团跟相亲角外,记得还有拎着音响话筒独唱的,或者乐器独奏的。
这都是公园常态。
他来这里,是想来找找感觉。
上午又学了一小时的声乐理论知识课,此时有点跃跃欲试。
大家都唱的情况下,他混在其中滥竽充数跟着唱,就不会被发现,也不会觉得尴尬。
因为没人会在意他。
至于为什么不去专业KTV而是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