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哭泣,有些人在某件事上哭的撕心裂肺,但到了最后,却可能会笑出来,笑着哭。”
“也有的人,在愤怒到达一定极限后,脸上的表情也是笑着狰狞。”
徐嚯稍微举了几个例子。
“这就是所谓的阈值,当身体检测到,伱的某个情绪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便会自动产生出另一种情绪将其冲淡。”
“可爱阈值也是如此。”
可爱阈值作用在心理上,会出现一种。
很惊悚、扭曲、病态的心理!
拿萌物举例子。
当你看到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个仓鼠,又或是小猫,小狗等一系列可爱的东西时。
你会想捏对方,心中会生出一种摧残欲望,将对方。
掐死!
这便是可爱阈值在作祟。
萌物对你的大脑产生的‘可爱’情绪足够多,身体的潜意识系统会害怕在极端情况下会影响到身体生命。
于是,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产生出与之相反的情绪,也就是你看着一个可爱的动物很可爱,但越可爱你越想掐死!
“能启用防御机制的,往往是三种情况。”
“一,认知因素,如认知错误等,这个不用思索。”
“二,情绪调解失常,如过度的压力导致需要一个宣泄点。”
“三,则是。”
看着周围人,徐嚯缓缓道:
“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防御机制,而这一点,细分下来会有两种。”
“一,情感隔离,也就是太过可爱,情绪会冲刷你的大脑,潜意识避免你做出愚蠢的事情而脱离这种感情。”
“二便是”
“反向形成!”
“常见于嫉妒等事物,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双腿截肢的人,在截肢的一开始,看到别人健全的双腿,内心会产生出一种嫉妒的脆弱心理,恨不得对方立马摔一下和自己一样截肢。”
这也就是嫉妒。
嫉妒时间长了会成为妒忌,而妒忌,时间一长就是。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