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昂统兵赶赴江淮,这很多担子就压在阎象、娄圭、刘晔他们身上,而由于娄圭、刘晔有很重要的事需解决,需促成,也就是阎象负责全面统筹协调,这一角色与在许都的荀彧很像。
唯一有区别的,荀彧是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阎象则是站在区域的角度考虑,但即便是这样,阎象的压力一点不比荀彧要轻。
曹氏三线作战的大背景下,荀彧是从战略层面进行考虑,而阎象则是实打实的直面,来自许都的一应需求,他必须要尽全力去满足,不然真因为征东将军府这边,而出现了不利于前线的态势,那江淮那边的战事,还有荆南那边的平蛮,就失去了最初的战略支撑。
同样的道理,满足许都所提各项所需下,阎象还要进行均衡考虑,不能厚此薄彼,不然江淮那边,荆南那边出现状况,这同样对征东将军府的影响不小。
最初赶回襄阳时,乐进对阎象是有不放心的,毕竟不管怎样说,其先前是投效到袁术麾下的,在没有危急境遇下,一切都看不出来,可处在危急境遇下,一切就都说不准了,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似这种想法的,可不止乐进一人。
在江陵城坐镇的史涣,在南阳坐镇的李典,在汝南坐镇的李通……这些将校或多或少都有此想法。
特别是乐进,他是追随曹操时间最长的,也是经历过一些事的,兖州之变,是他必然会想到的。
也恰是这样,使得乐进坐镇襄阳后,就派人私下监视着陈宫,而除了陈宫,还有一些人被他监视着,为的就是确保不会发生突发状况。
襄阳敢乱,荆北必乱!
荆北一乱,四方皆乱!!
乐进不敢去想,这事儿要发生的话,那曹氏将会怎样……
“对前线的军械供应,征东将军府还需供应下去。”
在此等态势下,阎象表情严肃道,讲这句话时,他明显能看出一些人的变化,但阎象却不为所动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许都方面,荀令君派人来明确了,军备局这边所需各类原料,荀令君会设法筹备一部分,以减轻征东将军府这边的压力。”
“此外荀令君还为征东将军府准备了一批钱财,以此解决襄阳这边的压力,这些事宜正在推动。”
堂内不少人的表情变了。
而变化最大的,当属乐进。
许都是出状况了!!
这几年,他是待在曹昂麾下不假,但他对荀彧的了解,那是不会有变化的,荀彧这个人太强了,强到乐进见到荀彧,那都是极其尊重的。
一句话来概述,不管遇到何等凶险境遇,只要荀彧没有乱,那给人的感受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兖州那场动乱。
一个荀彧。
一个程昱。
一个夏侯惇。
他们在那场动荡下的表现,可谓是叫他们有了不一样的威望与地位。
“某知诸君的压力很大。”
在乐进思绪万千之际,阎象神情正色道:“除了要解决前线各项所需,还要根据江淮、荆南两地形势,去调动一部分驻防力量,还有各大营的勇卒等,此外还有公子既定的各项新策落实。”
“但后方的压力再大,也比不过前线。”
“与孙刘联军的交战,诸君也都知晓,多少儿郎死在了战场上,跟他们比起来,我等可要幸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