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徐海峰已经完成了第三组,我们等待成绩出炉……呃,没关系,这一轮出现了一个七环,但他的成绩仍然在选手中的前列,他还有机会——洛杉矶奥运会上,徐海峰身后的观众越来越多,啊!然而他们在为美国选手加油,巨大的欢呼声影响到了徐海峰的状态,朋友们,这是当然了,因为这是美国人的主场,我们无法责怪美国人的爱国之情!”
“但是!”播音员愤怒道,“他们实在是太吵了,这样会耽误到比赛的进行,也会干扰到其他国家的运动员,隔音耳罩是用来隔绝枪声的……徐海峰离开了射击位,他难道向裁判申诉去了吗?”
正如播音员所说,在燕大的草坪,或者宿舍,或者余切这两天经过的胡同口,商店,颐和园外的长街乃至于远在羊城的翡翠电台,港地的爱国华人,他们像现场一样的安静,但一种愤怒从观众的胸膛中爆发出来,要么再一次的沉默下去,要么彻底宣泄出来。
“——徐海峰仍然没有回来,原来他选择了休息调整,他一个人在射击场地上反复用空枪模拟,不接受采访,也不说话,他望着正在欢呼的美国射击迷,我们不知道徐海峰此刻在想什么?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并不能作为一个中国人,去到现场支持他,徐海峰很孤独,在现场没有观众带来的红旗,我们还没有富裕到,将红旗带到每一个项目上去挥舞,这是需要支付高昂的经济成本的。”
“然而,运动员需要得到一些支持……”播音员的声音有一些哽咽,“他能听到全世界各地华人观众对他的呼唤吗,他一定能的,徐海峰正凭借这些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播音员说到后面已经有点语无伦次,反复强调现场没有红旗,唯一可能有红旗的地方,就是徐海峰拿了金牌,在洛杉矶升起的红旗。
那是这个名为“普拉多射击场”的小场馆的唯一旗帜。
调子已经起来,观看这场直播的国人感到同仇敌忾,无数人咬着牙默念其他运动员也和徐海峰一样出现失误。历史上,徐海峰货真价实的呆了足足二十分钟,拿着空枪在那冥想练习,迟迟不开枪。这导致他成为最后完成比赛的选手,当他完成比赛时,背后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美国观众和记者。
属于是顶级装逼,要么装成,要么整一坨大的。
当时这么有性格的国内运动员几乎没有,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他崩溃了,完蛋了,而这件事情可能会演变为灾难性的直播事故。
这漫长的二十分钟里,央台甚至不敢转播徐海峰到底在做什么,不断向观众科普“中国射击队本就积贫积弱,第一次参加比赛,参加就是胜利”云云……因为最残酷的事情就是给人希望然后又夺走。
这对于运动员本身也是如此。
难道中国人要和射击的金牌失之交臂吗?
阴云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余切?你怎么一点也不紧张?”王锵心脏快跳出来了。
“徐海峰肯定能赢,你吃瓜子吗?我给你抓一把。”
“我不吃!他为什么能赢?凭他是你的读者吗?对了,我看到报纸上徐海峰的采访,说他会经常看你写的小说,他自己也写日记,写诗……他难道又是文学青年,又是射击冠军?”
余切坚定道:“他怎么不能呢?”
“那他为什么能?”俞敏宏也问。
余切道:“前两轮徐海峰发挥的好,说明他的硬实力是全场冠军,这是一胜;徐海峰一胜,其他人零胜,这是二胜;徐海峰二胜,其他人零胜,这是三胜!”
“他还看我的小说,这是四胜。”
许多燕大学生被余切逗得乐不可支,这让原本失望的氛围好转。二十分钟的时间在焦虑中一点一滴过去,忽然,播音员道:“徐海峰重新把防护眼镜和耳罩戴上!”
这一次,声音从极度失望转变为极度震惊:“他没有放弃比赛,而是要继续比赛。徐海峰很喜欢写日记,他把每天的战术和自己的成绩都画在笔记本上,也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籍,作家余切是他十分欣赏的人。”
“我不由得想到,余切曾经射过一颗了不起的子弹,让他天下闻名,徐海峰能做到吗?”
男子射击比赛一共六组,徐海峰已经完成前三组,后面两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排名回到了第二名,刚好把美国人挤出去。
第一名是瑞典人,第三名是异军突起的小将王一夫。
进入到最后一轮比赛,“啪!”“啪!”……
还剩下最后三颗子弹。
徐海峰拿到了537环,要想拿到冠军,他必须剩下的子弹全部落在十环内,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记者们兴奋的涌到瑞典人斯堪纳克尔的身边,他听到记者走过地面时传来的脚步声和照相时相机发出的“啪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