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更精美高档,16开哑粉纸印刷量是一万本,也均匀的发往各地高校。
争取做到每个高校都不落空,只要有滚社的地方,都要寄上几十本。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就差不多等于是在全国各地一起高效传播电影周边信息。
还附带给女主角买了一波热搜。
这在百老汇的戏院是常规操作吧,给新剧上介绍册,普及周边知识,给名角儿、艳角儿上人物专辑,都是为了促进销售。
可在安宁看来,就是自家爱人不惜血本的捧自己!
当时听荆小强说的时候就媚眼如丝,狠狠的把荆小强德楞了两回。
现在白莲婷听起来也觉得,你这也太上心了吧。
樊国飞就是震撼。
他万万想不到电影上映还能这么玩儿!
因为这只是为了拉开知名度,真正的狠招在荆小强还设定了简化版的宣传折页。
小册子再便宜,在HK印刷那精美程度也要好几块港币一本,写真集更是达到了十来港币一本的价格。
铺到各地也没多大的传播面,最多是在高校把名声打开。
让荆小强和安宁主演的电影知名度打开。
然后简化版的宣传折页没那么详细,但32K的铜版纸三折印刷,那就是几千港币能印上万张。
荆小强准备把这个伴随拷贝一起送给各地影院,一张票配一张宣传折页!
先准备个五十万张应该够了吧。
往后数三十年的电影界,能这样做的都是寥寥无几。
但在戏剧界,这还是基操。
从一两百年前起,欧美每出戏前都有宣传页介绍了。
哪怕没这么复杂精美,起码角儿是谁,今天的指挥、演奏名家是谁,这都是卖点。
国内高端点的戏院也有这么做的。
所以把戏剧界那一套挪过来,就等于是把十年后互联网兴起,二十年后移动互联网流行的网上介绍给用上了。
也许后面的电影界真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就不做这个白费功夫。
但无形中也就少了几分仪式感。
国人在改开后最瞧不起的恰恰就是仪式感,搞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嘛呀,直接上正题!
主要也是取消仪式感会让成本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