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起来,怎么就跪下了,我这边可不兴这个!”刘泰扶着王羲之,从自己腰上解下一枚玉佩道,
“这玉佩你拿着,你不是我麾下,我不好安排人手给你。
不过这玉佩乃我随身之物,凭此玉佩,你可在大汉通行无阻,纵然要来汉王宫见我,侍卫也阻拦不得。
接下来你若完成简体字的构想,怕是道阻且长,若遇到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就是了。”
“谢大王!”王羲之听到刘泰的话,对刘泰郑重行礼道。
“你突然而来,那王度可是一路在门口等着!”刘泰不由道:“可真是个好运气的家伙。”
“王兄?!”王羲之听到刘泰的话,也明白了刘泰的意思,却道,“羲之先行告退!”
刘泰看着王羲之离开,心中若有所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在刘泰看来王羲之更像琅琊王氏觉得晋廷这条船有点不保险,所以让王羲之来到了这边打个前哨。
不过,对刘泰来说不论琅琊王氏到底怀着什么样的心思把王羲之派遣过来,哪怕是过来做奸细的刘泰也不在意。
因为这可是王羲之,千古独一份的王羲之。
汉字简化工作看起来简单,好像穿越者过来,就能把简体字当做繁体字使用了。
但问题是,穿越者的通用汉字能写两百个,三百个,还是五百个?
别得不说,“混吃等死,龘龖龘飝鱻麤靐飍朤馫譶灥靐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大概就只能看懂前面四个字吧。
所以,刘泰需要的是一套汉字简化的规则体系,让每一个能被简化的汉字,寻找到对应繁体字,甚至生僻字的体系。
而拥有这样的体系,哪怕王羲之将来挂了,后来继任者们也能看懂汉字简化的规律。
如果到了未来,需要汉字再加简化,比如从简体再简化成五笔,甚至建立以汉字为根基的计算机语言时,也能作为借鉴与参考。
而能有这种潜质的人,华夏几千年时间,除了仓颉以外,至少王羲之是最有可能完成这套体系规则的人,因为他对字有着别样的感触,这是其他人所完全不能媲美的灵性。
刘泰深吸了一口气,不论怎么说,至少把王羲之给先安抚下来。
就在这时候,一名侍卫快步跑到刘泰的身边,然后道:
“大王,泰山郡那边传来了消息,王敦反晋了!”
刘泰听到这话不由一愣,更是蹭的一声站了起来,让内侍把信拿到自己手中看起来。
刘泰沉默一下,果断对内侍们道,“派人去把褚翜,曹嶷,习参军,张嵩,羊曼,郗鉴,温峤召集起来,去政务厅商量要务。”
“得令!”内侍连忙说道。
刘泰自己也动身,向政务厅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