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兄终弟及这种事情在游牧部落来说完全没什么关系,但对接受汉家文化洗礼的匈奴高层来说,这跟他们原本直入骨髓中的唯强是举的传统习性那是本能的起冲突的。
总而言之,因为匈奴文化与汉家文化的冲突,匈奴汉国在打下了这么大片的土地后,开始直面两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传承的问题。
刘粲见刘聪迟迟没解决这问题的意思,马上便是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刘粲让党羽王平诱骗刘乂说,“奉陛下密诏京师将有变乱发生,应当内穿甲衣以备不测。”
刘乂信以为真,或者说,刘乂也不敢不信以为真啊,这跟金刀计其实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毕竟若不这么做以后若是被刘聪知道了,只要刘聪对自己有恶感,那刘聪一样会觉得你是不是对自己不忠心。
毕竟王平的假传了密旨,但你就没有一点点对君上忠诚的表示吗?
然后刘乂不仅是自己,也让所有东宫臣属穿上甲胄,做好了准备。
刘粲果断派人驰告靳准、王沈,靳准禀报刘聪说:“皇太弟准备作乱,手下已内着甲衣。”
刘聪令刘粲率军包围东宫,派人进行抓捕。
刘粲让靳准、王沈拘捕听命于东宫的氐、羌酋长十多人,严刑拷问,酋长们不堪忍受拷打便诬陷自己和刘乂共同谋反,于是诛杀东宫属官,又诛杀平素与刘乂亲近交厚。
靳准、王沈等人更顺势诛杀了平时憎恶怨恨自己的大臣数十人,坑杀士卒一万多人。
刘聪看着刘粲能株连多少,就株连多少的态度,能不知道里面的猫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刘聪想要见到的,刘粲这般去做,自己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就算是将来有人给刘乂翻案……不会了,只要匈奴汉国还在,没人会给刘乂翻案的。
就好像大唐传承还在,就没有人会去给李建成翻案一样,也就是大唐覆灭了之后,开始有这样那样的人为李建成翻案。
所以,刘聪顺势废黜刘乂皇太弟的身份,改封北海王,而立刘粲为皇太子,领相国职务、大单于称号,总摄朝政一如往昔,不久刘粲派靳准谋杀刘乂。
靳准借这次的机会算彻底抱住了刘粲的大腿,不过,因为对氐、羌酋长屠戮得实在太狠了,所以,其中自然出现了叛乱,其中甚至有苻洪等人,但靳准带大军平了。
可以说,因为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冲突在这时候稍稍爆发一下,引起了不小动乱。
但因刘聪这位皇帝还在,这种层次的动乱还伤不到国本,某位在青州的谋逆者看了一眼后,便把战报随手丢在了一边去了,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刘聪还在,匈奴汉国什么矛盾都还压得下来,但要是刘聪死了,鬼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接下来,匈奴汉国对外没有什么征战,但国家内部一直都很混乱。
像刘聪的老毛病犯了,想把王沈养女纳了,然后立为自己的左皇后。
但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等人上谏,刘聪果断收鉴等送市,皆斩之。
行刑那天,金紫光禄大夫王延前去上谏阻止,王沈硬是拦着等到行刑完毕才让门人放过。
负责监斩王鉴的人正好是靳准,王鉴毫不犹豫的大骂:
“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要当诉汝于先帝,取汝等于地下!”
靳准故作无辜道:“我奉诏收汝,奈何污我乱国?”
崔懿之也大骂靳准:“靳准枭声镜形,必为国患。汝既食,人亦当食汝!”
两人刚刚被骂过不久便被靳准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