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会谈显然也进入了更深入的阶段,双方的交谈开始由未来转向当下。
这段时间以来,英法对于德国周围的国家都进行了各种活动,比较受德国关注的瑞典、罗马尼亚,当然,还有波兰和俄国,都在其列。
波兰和俄国自不必说了,矛盾太多了,罗马尼亚与德国也不对付,但情况稍好,否则德国人也不会考虑通过罗马尼亚运输紧俏物资。
最受德国人关注的还是瑞典,瑞典最受英国关注,也拥有德国所需要的优质铁矿石,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德国人了解到英国正在试图加强对瑞典和挪威的控制,甚至有鹰派策略计划组织远征军“协助瑞典预防德国入侵”。
总之,如果战争真的必不可免,瑞典一定是德国绕不开的,而即便不发生战争,瑞典的局势也关乎着德国能否破开英国人此轮“没有硝烟的围剿”。
在这种关头,德国人自然是想尽力争取一些国际支持的,中国虽然无法影响瑞典,但是中国可以影响英法,围魏救赵也未尝不是一道良计。
“中国有句古话,‘远交而近攻’。”
“各位先生,不论我们存在多么大的分歧,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即使不能安心结伴,但合作一下难道不值得考虑吗?”
德国人也清楚,双方都没有面临生死存亡的决定性问题,想要摈弃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结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一些简单的合作还是有可能的。
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显然很有必要,而施托尔也相信,帝国主义永远不会放弃眼前的利益,英国固然强大,但太阳的光辉已不能够抚照四海,在中国家门口的利益,他们绝对无法忍受,无非是手段不同罢了。
“我国暂时没有卷入战争的打算,但我国同样支持贵国的正义行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势力都不能解除一个国家的人民,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权利。”
高仁飞的话说的很宽泛——自卫的权利——
谁自卫?
德国人吗?
英国人吗?
还是瑞典人,波兰人?
恐怕等德国打进英法的领土时,矛头就会对准他们吧,毕竟,我们永远坚持主权的独立完整。
至于说德国人所说的合作,也很有考究的必要,是定期交换情报,还是以物易物的交易,亦或者是更深入的军事、政治上的联动。
很显然,这些并没有那么必要,跳出圈外方能遍观全局。
“贵国兵强马壮,物埠民丰,自卫绰绰有余,英法两国如今的做法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可能长久。”
戚广胜委婉的拒绝,但也同样是合理的陈述,就以英法制裁德国最关键的几项物资——石油、橡胶、钨矿、铁矿。
石油和橡胶都主要来自荷兰,前者也有一部分来自罗马尼亚
,钨矿主要来自葡萄牙,而铁矿则来自于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