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与陆军目前的预期并不相同,陆军想要的是一型廉价的步兵支援车辆或者侦察车辆,所以陆军向兵工署递交的报告中指出,希望研发一款廉价的轮式自行火炮,搭载步兵炮或者机炮,用于步兵团的直瞄火力支援。
在陆军理想中,这种自行火炮应当完全替代步兵团属的105mm步兵炮,最好能把75mm步兵炮也一并送走,提供及时的强大的火力支援。
换言之,即便是一比一替换,一个步兵团也得配个六辆,真要是履带式的,那换装的代价得上天。
不过,虽然履带式车辆成本高、工时多,而且维护保障困难,但是通过性强大,这方面轮子可比不了履带,中国周围又不像欧洲那边的大平原,咱们的战场可都是崎岖不平的烂地,轮式装甲车的机动效果到底怎样,一部分人还是表示怀疑的。
但陆军觉得通过性可以通过设计改善,问题不大,对于这种武器来说,产量和造价更重要些。
既然如此,兵工署也只好这么下去了,接下来,陆军开始提要求了:
第一,布局应为4×4或6×6;
第二,最大行程不低于300千米(公路);
第三,炮塔须可兼容两种火力配置,一门105mm步兵炮(或者75mm山炮)或一门20mm机炮;
第四,正面装甲和侧面装甲均能抵御大口径机枪弹;
最后,采购价不能高于8000圆。
这个性能倒也罢了,还不算是过分,让兵工署难绷的还是造价,八千圆,这个价给的实在是太低了,一门105mm步兵炮都要TM六七千,一辆车才给八千,不干了。
最后,陆军只好将价格放宽到九千圆,而海军在此时也正好过来插了一脚。
海军就要大方多了,主要是规模小,用的少,因此海军希望基于三三式坦克的地盘设计一款通过性能好的款式,主要用于侦察使用,价格也抬到了一万二,相比于造价一万五千多的三三式轻型坦克,这个“经费”确实是宽裕。
而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各家公司最终还是拿出了自己的设计,而过了初筛的还是经验老道的腾骧公司的产品。
而这最后的设计反倒是与法国人的潘哈德有了那么一些共通之处。
这辆试制1936年式轮式火力车长4。75米,宽2。3米,全重7。5吨,采用四轮布局,车体中部和前部有两个辅助轮,辅助越野。
该车在车体正面布置了30°倾角的13mm倾斜装甲,车体侧面、尾部和底部则为7~10mm不等的装甲。
车上装有一座双人炮塔,六角形,正面(前三个面)为13°倾角20mm倾斜装甲、侧面(后三个面)则为13mm。
炮塔采用铸造工艺,而车身则用焊接工艺,焊接工艺的技术支援则来自首都第一重型机械厂。
(buduxs)?()除此之外,为了增强防御,炮塔正面附有一块炮盾,为26mm均质钢装甲。
而在装甲选择方面,炮塔采用的是表面硬化装甲,能够节省重量,而炮盾则使用更为廉价的均质钢。
动力配置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搭载一台V形八缸风冷汽油机,安装的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