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南不北的地方,种的粮食大多为高粱,小米,黄豆和小麦。
倒也有水稻,不过那都是各大庄子才种。寻常百姓家没那个钱引渠灌溉,而且稻谷种子也特别贵。
麦子种的多些,粗磨的面粉也最便宜。
一斤六文钱,里面有不少的麦麸。今天吃的面糊,就是这种面粉煮的。
细磨的面粉要二十文钱一斤,没多少麦麸,但是也有些灰。最贵的是三十五文一斤的精白面,没有任何的麦麸,面粉还白。
高粱,小米这些糙米还有黄豆更便宜,一斤只要五文钱。但米却很贵,陈米都要六十文一斤,别提新米了,那都是翻倍的价格。
肉的话牛肉还挺便宜,只要二十文,这是官府定死的价格。
谁要是卖高了去,那是要抓起来打板子的。
但牛却不可杀,除非是老死或是病死。
这样定下低价是为了防止有人为牟利偷杀耕牛,如果赚不着什么钱,自然不会花那大力气铤而走险了。
猪肉一斤三十五文,羊肉一斤四十文,鸡鸭鹅一斤二十五文。鱼肉算是肉里最便宜的,一斤十二文。
但那种很小的小鱼,一条一文也有得卖。
沈来掰着手指头数,说到鸡鸭鹅的时候还有些可惜,“家里要是养这些就好了,那鸡蛋能卖一文钱一颗。鸭蛋鹅蛋大一些,两文钱一颗。买的话,都是翻倍才能买到的。”
禹朝刚建立没多久,物价高的很,但老百姓赚的钱却不是很多。
村子里一般都是以物换物,基本上不会用铜钱。
就连每月十五赶乡集,也是能用东西换就不拿铜钱用。
在村民们看来,钱是顶金贵的东西,来的慢,去的快。
轻易不能花,一花就没。
除了每月固定的乡集,逢年过节的还有镇集,县集。
沈来只去过乡集和一次镇集,还没去过县集。
只晓得县集最热闹,每三月举办一次。在当月的第一天。
凌星大致了解了这边的物价情况,又问了沈来集市里卖的吃食有哪些。
“糖人,糖葫芦,麦芽糖,高粱糖,芝麻糖,花生糖……”
在说了一串的糖后,沈来流了口水,沈小春和沈小夏也跟着流口水。
糖啊,好吃,馋。
凌星想找个帕子给他们擦擦嘴,就见三人已经用袖子擦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