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倒还好说,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爱妻大乔和自己的独子孙绍。
于吉说得对,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这些年来自己的地盘扩张得实在太快了,很多地方虽然已经拿下来了,但却人心不稳、根基不牢。
如果再极力扩张的话,必将后患无穷。
自己死了之后,先找个人好好把江东治理一下吧,什么时候根基扎实了,再伺机北伐和西征。
正如庄子所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一想到找人治理江东,孙策又开始在头脑中物色起合适的人选来。
天下任何当父亲的,都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只可惜儿子孙绍现在年龄实在太小,还是个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
而大乔又不懂政治和战争,根本没法垂帘听政。
周瑜虽然是自己的生死兄弟,又是绍儿的姨夫,但毕竟只是个外人。
他无法与整个孙氏家族抗衡,也不足以辅佐绍儿继位。
这样一来,就只能考虑先传给兄弟,等儿子长大了,再继承自己的基业了。
自己这一辈,一共兄弟五个,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分别为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权表面柔和,却是外柔内刚、外圆内方,虽然带兵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但在驾驭下属方面,他却十分少年老成。
孙翊与自己最像,冲锋陷阵、杀伐决断都是一把好手,但其缺点也跟自己一模一样,喜欢打架,更喜欢杀人。
至于孙匡、孙朗,年纪还太小,根本不适合接替自己的位置。
于吉曾经说过,项羽是可用之人,而非用人之人,刘邦才是用人之人。
按照他的说法,自己也非用人之人,而只不过是可用之人罢了。
也许自己在某一个枭雄手下当将军,不至于二十几岁便被几个无名小卒给杀害了。
大丈夫并不怕死,怕的是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而是死的不明不白、一文不值。
想到这里,孙策不禁长吁短叹起来。
孙权与孙翊,若是按照用人之人和可用之人去划分的话,那么无疑孙权是用人之人,孙翊只是可用之人。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孙权至今并没有任何子嗣,而孙翊已经有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