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的其他领导一定会引起重视进行调查。
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再往粮食局张贴一份兜底。
可是曙光厂在郊区,王造福在整件事里的参与度又不高,举报人着实没必要跑来曙光厂再贴一份大字报。
说句不客气的话,工厂里的舆论,并不能左右市领导的决定。
同时往三处贴大字报,不但没必要,还容易打草惊蛇,让翁婿三人提前串供。
张宜林思来想去,猜不透检举人这样做的意图。
除非对方的目标并不是赵副主任,而是他的女婿。
大费周章地往曙光厂里贴大字报,是为了让王造福下台。那样的话,整件事就说得通了。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件事可能是受益人康健策划的。
但是也不排除叶满枝参与的可能。
他来曙光厂之前,着重打听过一把手的情况。
在国营大厂当一把手的女同志不多见,叶满枝在滨江的工业系统内鼎鼎有名。
他问了三个人,三个人给出的答复都挺有意思。
叶满枝其实是个很漂亮的女人,但三人谁也没提她的外貌。
给出的评价都是,年轻、出身好、能力突出,有手腕又很和气。
张宜林在工作中见过的女干部大多是铁娘子,他觉得真和气的人干不好国营大厂的一把手。
所以,这个“有手腕又很和气”的评价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王造福的下台,保不齐就跟她有关。
……
叶满枝还不知新来的同事,把她想象成了有三头六臂的铁娘子。
开春以后,对两条电视机生产线的仿制工作正式启动。
机器一动工,钱就像流水似的哗哗往外流。
她和康健忙着搞钱搞原料,而新来的张宜林不爱挑事,还能分管一部分业务,让他俩省心了不少。
市里对柴油票事件的判决已经下来了。
粮食局那三个倒卖柴油票的人全被送了进去,王造福因为贪污公款也进去了。
赵副主任那边暂时还没什么说法,但他的两个女婿都犯了罪,哪怕他及时与两人划清界限,还让女儿离了婚,仍然于事无补。
叶满枝听说,省里准备调整他了。
王造福在那晚被公安带走后,就再没出现过。赵卫红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只留王大娘住在家属院里。
曙光厂内部的政治气氛相对轻松,所以并没什么人对王大娘落井下石,没有大字报,也没有激烈的批判,让她得以继续在洗衣服务站工作。
不过,等到王造福的判决正式下来以后,王大娘顶不住压力,觉得没脸继续赖在曙光厂,最终还是跟着小儿子离开了。
王造福在曙光厂的一切,至此落幕。